砖块松动盲道凹凸不平。
据报道,位于深圳市宝安大道的西乡客运站门前,在不到300米的盲道上,有7处用黄色油漆像打“补丁”一样刷出来的盲道。这些用黄色油漆“刷”出的盲道有的是在有凹凸纹路的盲道上刷,有的干脆就在平滑的地面上刷。
新闻解读
吐槽 敷衍了事不地道
黄色油漆确实很显眼,但这对残疾人而言意义几何?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做法,折射出的是沉重的现实。
某种意义上说,盲道和下水道一样,都是“城市的良心”。一座城市如何对待盲道,如何对待弱者和需要扶助的少数人,是衡量其文明程度和人文情怀的重要标尺。早在1961年,美国即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在日本,凡是有盲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就有盲道,尤其是在盲人学校、地铁站、公交车站、过街马路等场所,甚至还有专人负责指引。
2001年,我国建设部、民政部、残联联合发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对盲道的铺设和维护都有严格的要求。但从实际的执行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和施工单位对于盲道的铺设和维护更像是敷衍,很少有盲道是畅通无阻的,盲道被破坏截断是常事,诸如银行、医院、药店等地方几乎不与盲道对接。。有盲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叹,“让我走盲道,说句话糙理不糙的话——就是作死。”这样的话听了让人心痛,但这确是真切的现实呈现。平地刷漆当盲道,可以说是对待盲道态度的极端显现,或者说,是对待城市最需善待的一部分人群态度的极端显现。这样的敷衍了事、偷奸耍滑令人不齿,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当然也不只是这一个极端的案例。
剖析
刷漆当盲道是管理“失明” 缺少人文关怀
“油漆盲道”可能存在二种原因,一或是当初在铺设盲道时提示砖没有完全连接,为了让人不产生“断头盲道”的不良视觉,便以“刷漆”连接起来。一或是用提示砖铺设的盲道被后期损坏,补铺时用的又不是提示砖而是常规砖,因而便以“刷漆”代之,让原本的断头盲道“盲道”起来。
刷上黄漆充当盲道,明眼人虽然能看到这是一条“盲道”,但对于主要靠记力和触觉行路的视觉障碍者来说,即便被黄漆刷得再鲜亮,“油漆盲道”毕竟还是油漆盲道,无法给视觉障碍者带来触觉,在他们的“眼”里仍是形同虚设,起不到半点“帮盲”的作用。而行走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街道上的盲人,一旦找不到前行的路而走偏,后果将不堪设想。
“油漆盲道”无论是哪种原因形成的,根本反映了存在于管理上的粗放、甚至于说是“失明”,也反映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还做得不到位,同时也折射出作风上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等问题。
盲道是视觉障碍者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否、建设好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现实中,由于有些城市没有足够重视,盲道要么是设置不到位,要么建设不符合国家标准。只要稍着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城市里“坑爹盲道”随处可见,如“Z型”道、“碰壁”道、“陷阱”道等。这背后,都是缺少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为盲人创造一个好的交通出行条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怠慢不得。而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让盲人们行走在畅通无阻、安全无虞的环境中,这样的城市才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但做到这一层,还需要城市管理者从“心”做起,只有有了一份真心、诚心、良心,管理才不会“失明”,也不至于有盲道越帮越“盲”现象出现。
微言大义
@参差多态:明眼人能看到这黄漆,知道要给盲人朋友让一下道,可是盲人看不到,平地上刷黄漆当盲道是为装样子还是给盲人当‘眼睛’?
@幸福本源:我不得不佩服现在有些管理者,为了完成所谓的绩效,所做出来的事情。我在想,万一,在管理者的亲人中也有盲人,那应该怎么办?
@ 颖颖gao:真是好笑,为失明者祈祷吧?希望他们不要因为这些无厘头事情存在安全隐患,每个人都多一点爱心,多为别人考虑一下不是更好吗?
@李小佳佳:建个盲道很难吗?多点公益设施很难吗?少点功利心很难吗?少点自私很难吗?
华声在线综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