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先去人最多的宣武门站看看!” 11月13日(周二)早7点,北京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灵境胡同至宣武门站站区长张彦君匆匆咽下几口烧饼,甚至顾不上喝水,就直奔宣武门站。对他来说,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尽管周二早高峰还不是一周内客流量最大的早高峰,但7点过后的宣武门地铁站里,乘客早已是摩肩接踵。站在人流最密集处,张彦君紧盯着缓慢前行的人群,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一般来说,一个地铁站里除了负责安检和保洁的员工外,还有站务员、督导员、值班站长、站长等30余人。站区长则要管理几个站。张彦君带领着灵境胡同站、西单站和宣武门站100多位工作人员,保障着北京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上“最吃紧”路段的正常运营。
“早高峰期间,地铁4号线换乘2号线的客运压力是整条线路上最大的。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以空间换时间’,通过加设护栏来进行区段性的截流和阶段性的放流,这一拨儿人都走过去了,没有拥堵了,再放行下一拨儿。总之就是在现有条件上,尽一切可能去缓解换乘压力。”
话音未落,站台另一端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张彦君立刻冲过去查看,一路上被往来乘客撞得踉踉跄跄。记者好不容易追了上去,他如释重负地说:“是一群小学生,没什么事,只是说话声音比较大而已。”
回答乘客问询,检查站内设备,不断提示乘客“请往站台内侧走”,张彦君忙得一刻不停。
今年是张彦君从事地铁工作的第8个年头,他笑称自己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地下工作者”。“北京这些年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2001年我刚到北京读书时,全市只有两条地铁线。近几年北京的地铁建设速度非常快,到今年年底,一共会有16条地铁线路运营。”
乘车的人多了,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除了加强安检,电扶梯和列车车门也是张彦君重点关注的区域。“地铁里60%~70%的安全事故都发生在电动扶梯上,我们每天既要进行设备检查与维护,每天早晚高峰时期,还会在重点扶梯旁设专人巡查防控,并加设实时广播的安全须知。”
张彦君希望,未来地铁建设能有更加人性化的规划设计,考虑得更周到细致,让百姓换乘更方便;还希望未来地铁轨道洞能更大一点、列车更宽一些,发车间隔更小一点,能承载更多的人,让整个城市交通更加便捷。
“目前北京所有的运营线路,用的都是定员1400多人、6节车厢的B型车,车体窄,装的人少,因为在规划设计时,没有预计到会达到这么大的客流量。比如五六年前设计的某条线路,当时预计的2012年的日均客流量,比目前实际的日均客流量少了二三十万人次。”
张彦君解释说,客流的预测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增长背景等相关因素,“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很多线路设计时,已经尽量在考虑客流量未来的增长了,但很难预测准确,同时,如果设计的规模超前太多,也会有人质疑,而且还涉及到城市的投资成本等等,很复杂。”
而且,受限于现有地铁轨道洞的宽度和站台的长度无法更改,无法简单将B型车更换为车体更宽、定员为1800人的A型车,也不能加挂车厢。“据我了解,目前只有预计2013年开通的14号线,会使用A型车。”
问答“十八大”
问:你关注十八大吗?
答:当然了,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十八大。
问:你最关注十八大的哪些内容?
答:媒体上说,十八大报告中有很大篇幅说民生,今后将大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交通出行一直是北京市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地铁出行,这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多思考、多体会乘客的感受,通过我们贴心的服务让乘客舒心地选择地铁出行。
问:十八大期间,你们的工作有哪些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答:我们加强了每天的巡查力度,强调并落实区域防控和安全责任,力争给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乘车环境。
问:过去10年,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答:1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明显,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国家大力建设公共交通,其中的重点工作就是建设轨道交通。北京从2007年开通5号线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建设并开通新的地铁线路,这也给了我们年轻人很多的机会,否则以我这样的年纪,是根本不可能当上站区长的。
问:面对未来,你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答:希望国家再强盛一些,老百姓的钱能再多一点,都买得起房。另外,国家在不断发展建设时,应当把各区域的发展再平衡一些。比如现在华北地区,就北京算得上是大都市,其他城市都还没有彻底发展起来,如果这些地方都能发展好,北京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北京的轨道交通也就不会这么拥挤了。
问:你对未来的地铁建设有哪些建议?
答:希望地铁的规划设计可以更人性化,能承载更多的人,让整个城市交通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