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对母女正在参观生殖健康与性教育展。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仅是人类亘古以来都想解决的哲学命题,现实生活中,这一问题同样难倒了一大批人。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一项街头调查发现,从1940年出生到1990年出生的几代人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85%的人回答是从河里或垃圾堆里“捡来的”,其他如“胳肢窝里掉出来的”、“洪水冲来的”、“床底下翻出来的”等,答案非常迥异。新浪微博中,一项近两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70%的人被父母告知是“捡来的”,只有不到16%的人被告知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一个并不复杂的生命起源问题,家长却不愿,或不知如何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在看似可笑的回答背后,折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缺失性教育的现状。从家庭到学校,以或逃避、或含混、或欺骗的方式面对这一问题,让很多人的人生中,缺少了宝贵的“第一课”。
性知识靠“自学成才”
1945年出生、现年67岁的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马晓年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小时候,我们一大家子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无数双眼睛盯着,谁敢谈‘性’?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是个‘性盲’,从没受过这方面教育,后来去青海农村工作,听农民讲荤笑话,才第一次知道了‘性’。”
那个年代,城里人将“性”变成了一件隐蔽而神秘的事,在农村,“性”却可以肆无忌惮地谈论。马晓年说,很多农村孩子最初的性启蒙,来自放马、放羊时看到的动物交配。若干年后,当他坐在男科诊室里,面对一对结婚后不知怎么过性生活的农村夫妇时,不禁脱口问出“你们没见过动物怎么做吗”,得到的回答是,现在很多农村年轻人不再放牧,对于“性”的了解一片空白。
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生于1960年,今年52岁的他经历过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对“性”的禁忌,一切与“性”有关的书都被定义为“黄书”,就连“谈恋爱”都得偷偷摸摸。他清楚地记得,1981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部电影上映时,拥抱的镜头让很多观众低头不敢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