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来,聚焦“三农”,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在中央工作中的比重日益加大。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对于首创“产业投行”模式的海尔金控而言,未来以金融赋能产业将为“三农”领域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配套政策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
2019年,下到地方,上到中央,举国上下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脱贫攻坚战的步调高度一致。
针对贫困问题,国务院扶贫办此前曾表示,今年要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左右,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
这一具体量化的目标充分显示出我国对于消除贫困人口数量的决心。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金融扶贫,任重而道远
在政策指引脱贫攻坚战路线的同时,各界力量也积极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战而聚能、赋能。其中,金融领域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和来自各层面的期望。
在一月份农业农村部举办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进一步谋划推动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投资,初步统计至少在7万亿元以上。
他表示:“这么大的投资,没有金融、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就不可能有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
而在近期中央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金融为产业升级带来的赋能作用显而易见,但需要明确的是,以金融助力农村发展并不等于做慈善,只有靠造血代替输血,才能为农村带来长久的发展空间。而在这一点上众多社会力量早已深入农村各产业中寻求机遇,海尔金控便是其中的积极探索者。
“产业投行”模式助力贫困县“摘帽”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在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海尔金控依靠“产业投行”模式,帮助众多贫困地区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其中,内蒙古林西县的便是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凭借发展甜菜产业,顺利摘掉了“贫困帽”,成为创业脱贫的典范。
作为第一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林西县当地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甜菜作物。但在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遇到众多痛点:传统的零散农耕模式下,农民担心回报问题而导致种植积极性不高;当地甜菜加工企业由于一年一度的甜菜收购账期与销售账期存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差,难以快速回本,进而影响盈利。
在此背景下,海尔金控旗下产业金融平台通过链接当地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B公司,解决产业发展困境:
首先,在每年年底,将甜菜收购款直接支付给农民,减轻B公司资金压力,兼顾企业和农民各方利益;
此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助力产业健康发展,农户按需种植,在春季播种前签下合同,对全年种植情况了如指掌,并从B公司获得了种植必须的各类物资,并在B公司技术服务的引导下,实行科学种植,保证甜菜产量和品质。
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林西甜菜产业实现升级迭代,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林西政府报告显示:上一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2亿元,增长7.5%,其中甜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大力推动了林西县“1+4+5”产业扶贫方案的实施,使全县八成以上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脱贫。
“自从和企业签了合同,就像安了导航仪一样,种啥也有谱了,没钱也能种,还年年旱涝保收。”说这话的是林西县河沿村村民老王,多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与B公司签订合同种植甜菜,不但一举脱贫,还成了附近有名的甜菜种植大户。
如今,在林西,只要有甜菜种植的地方,人们总能看到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
在海尔金控的“产业投行”模式实践中,针对农业领域的探索并非停留在资金、物资扶贫的层面,而是坚持以产业发展的方式,进行产融实践,通过金融创新为农业“造血”,其目的是使农业在较长周期内拥有自我演进的能力,形成生态化的发展态势。
未来,海尔金控将继续践行国家战略,相应政策号召,在探索物联网共享金融的进阶道路上,以“产业投行”模式求解更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