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 王立春)近几年,经开区、高开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为各地经济发展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全国各地一样,始终把经开区办出特色作为重要任务,让经开区为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过学习调研,结合农业优势产业,哈尔滨市双城区确定了建设经开区食品园区,重点发展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食品产业,擦亮食品园区的金字招牌,办出属于双城区的特色经开区。在去年召开的双城区第二次党代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实施“现代农业兴区,食品产业强区”两大发展战略,把双城建设成为“食品工业之都”的目标。要让更多的优势要素聚利于食品产业,打造千亿食品集群。如今,食品园区已形成规模,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园区生产的特色食品获得广泛好评。
经开区发展势头良好
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双城区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过25年的接力发展,已经形成“一区四园”新格局,即:双城食品园区、新兴工业园区、周家工业园区和绿色食品电商产业园,统一管理,同步推进。2015年5月,阿里巴巴产业带落户园区。2016年3月,哈尔滨市民营产业园落户园区。2016年4月,晋升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工作已上报至国务院待批。2017年9月,海峡两岸农业及食品(哈尔滨)产业园落户经开区。截至目前,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7.5平方公里,建成区13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6.3亿元;入区企业16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户,总投资360亿元。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265亿元;主营业收入185亿元,税金7.5亿元。与此同时,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双城区已成功引进了雀巢、娃哈哈、旺旺食品、汇源果汁、完达山乳业、雨润食品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17家,培育发展了老村长酒业、花园酒业、香其酱、天顺源清真食品等特色本土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5户。累计食品注册商标超过1500个,中华老字号2个、黑龙江省著名商标30个、黑龙江省名牌产品17个、龙江老字号1个、哈尔滨市著名商标33个、哈尔滨市名牌产品17个、哈尔滨市老字号2个,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地理标识“三品一标”170个,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
聚焦食业增强集聚效应
经济开发区的食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建成区3.17平方公里,落户企业45户。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5亿元,税金6.6亿元。
通过区位、品牌等优势的吸引和带动,经开区进一步加大对食品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2017年重点引进的食品企业有总投资100亿元的汇源集团生态农业及食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海峡两岸农业及食品(哈尔滨)科技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经开区食品产业的集聚效应。
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发展
建设食品园区,既要招商又要服务。有关部门以食品园区建设为中心,为园区发展开绿灯,一切为了企业发展,凡是能做到的事一定办好,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的信任和认可,企业在双城有了长足发展。
组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企业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作为经开区与企业沟通和为企业服务的重要部门,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服务工作机制,专门面对企业,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对企业诉求及时协调办理,绝不推诿扯皮,并督办惠企各项政策落实,为企业发展助力,真正让企业感到贴心、暖心。经开区为方便企业所需,向企业发放特制的服务卡,也可称作“便企110”,服务卡正面印有白天和晚间的联系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接机;服务卡背面印有经开区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电话,企业遇到难题可随时拨打任何一部电话,寻求解决,让区内企业享受政府优质贴心的“保姆式”服务。
创新工作方法,推行代办制。按照“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成本最低”的服务要求,将领办制改为代办制。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根据项目审批流程,专门培训代办人员,负责入区企业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既免除了企业奔波之苦,又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企业把心思放在项目落地达产上,真正实现“真心代办、认真办好”的目标。
定期召开区企座谈会,搭建区企对话的平台。经开区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区企座谈会,由经开区邀请入区企业负责人参加,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调研,会议召开前,由经开区企业包保人员深入到企业中去,摸情况,听意见,并把从企业中征集到的难题和意见梳理出来,研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召开会议时与企业沟通,进一步完善后实施;另一种方式是会议召开过程中现场向企业征求意见,理清共性和个性问题,视情况分类解决。经开区自己能处理解决的,由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涉及省、市、双城区相关部门的问题,由经开区帮助协调解决,力争使经开区既是企业困难汇集地,又是问题解决的终点站,实实在在的为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