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很多人一提起邵逸夫,马上就联想到邵逸夫医院。这家全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邵逸夫医院)的医疗机构,是邵逸夫先生在内地的捐赠项目中,唯一一家与政府、大学共建的公立医院。
“邵先生除了捐资建造医院,更有远见的是,还邀请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协助管理,促进西方医院管理理念与文化深深植入到邵逸夫医院。”日前,该院院长蔡秀军的一席话,让健康界北斗学院的近百名学员产生好奇。当天,该院作为健康界2016年标杆医院学习之旅的第21站,多位管理者敞开心扉向同行分享优化医疗服务、改善医疗质量、推进智慧医疗等方面的创新路径。
传承:中西合璧铸造多个国内“首创”
邵逸夫医院的管理架构可谓中西合璧,由浙江省卫生计生委负责行业监管,浙江大学除主管人事安排外,还同罗马琳达大学和邵氏基金会组成邵逸夫医院董事会,把握医院战略发展方向。
罗马琳达大学在邵逸夫医院建院初期的5年,全面主持管理,埋下了西方医院管理思想的种子。自1999年起,该机构以顾问形式参与医院管理,每年采取专家交流的形式,持续塑造独有的邵医文化,至今造就了多项国内“首创”。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健康界了解到,邵逸夫医院实行委员会管理模式,目前全院共36个委员会。“我们每个委员会都是由临床医生和护士组成,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建议提交到医疗执行委员会,经医疗执行委员会通过后再执行。”蔡秀军介绍。
另外,作为国内首家“全院不加床”的医院,现实中做起来并不容易。“晚上专门留两张空床给急诊病人,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如果两张空床只剩下一张,我们会跟120讲不要送急诊病人过来了。”蔡秀军告诉抵院参观的学员。
其实,回望过去,像这样的国内“首创”,邵逸夫医院还有许多:首推主诊医生负责制;首家“门诊不输液”;设立入院准备中心;设立中心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率先推行“一人一诊室”就诊;提出“无痛医院”理念等。
创新:信息化助力医院服务创新
放眼亚太地区,仅有3.2%的医院进入HIMSS EMRAM6级行列,而邵逸夫医院位列其中。在该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林辉看来,“医院信息化做到一定程度后,要走向互联网化,一是延伸和拓展医院服务,二是提升医院的区域影响力。”邵逸夫医院恰恰就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