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岛内,“蛇吃蛇”一幕。张淦摄
圆斑蝰。张亮摄
食物短缺 无法冬眠的蛇同类相残 专家表示 不科学放生反成杀生
蛇年到来之际,生物岛却现“蛇吃蛇”惨剧!昨日,有动物保护者向本报报料说,被不科学放生至大学城的蛇类由于数量较多,加上缺乏食物,蛇扩散至生物岛依然填不饱肚子,本周一出现同类相残情况。专家呼吁信众,放生得科学,否则反而杀生。
而本报《广州八类蛇特毒》一文月初出街后,有市民希望一睹广州最神秘毒蛇圆斑蝰的庐山真面目。昨日,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张亮通过多方寻找,找到了两张照片以飨读者。专家表示,不建议市民特意寻找圆斑蝰,因其毒性强烈,喜欢潜伏于枯草落叶下,一旦被其咬伤,不死也可能残废。
文/记者刘幸
黄斑渔游蛇自相残杀
1月21日下午两时左右,张淦骑车经过生物岛水墨园绿道,在路旁的植树坑中,发现有两条黄斑渔游蛇的踪迹,均是50厘米长,约手指粗。两条蛇先是前后并走,突然一条黄斑渔游蛇猛地咬住另一条黄斑渔游蛇的颈部,咬了一口后,开始了狼吞虎咽的“同类相残”的行为。也许是另一条蛇太大了,施暴者吞下受害者头部、颈部后已难再下咽,受害者也如刺在喉让施暴者进退两难。挣扎了好一会,施暴者还是把受害者吐了出来。
张淦告诉记者说,黄斑渔游蛇之间自相残杀是第一次见。目前,不少被放生的黄斑渔游蛇在水墨园池塘的乱石堆间出没,看来这批蛇还不熟悉大学城一带环境,且由于食物短缺,是没有办法冬眠了。
大学城食物链被打破
生物岛“蛇吃蛇”现象也引起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张亮的注意,他说,有部分种类的蛇确会同类相食,如眼镜王蛇、金环蛇、王锦蛇。但黄斑渔游蛇罕有吃同类现象。张亮分析说,这意味着大学城原有的食物链平衡已被打破。首先,由于信众不科学地放生,导致大学城突然增加了大量蛇,造成原有的食物,如蛙、鱼出现供不应求情况,加上水温较低,它们无法下水捕鱼,蛙也在冬眠,这些蛇类只能扩散。当日气温升高,处于饥饿状态的蛇缺乏食物,只能同类相残。张亮表示这是典型的放生造成杀生。
不科学放生恐传播疾病
市林业和园林局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连军豪称,目前广州有两个野生动物进城示范点适合“放归动物”,一个是白云山,另一个就是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
实地调查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江边的百条黄斑渔游蛇发现,有的已爬到马路上被车碾死,有的则没有找到藏身地被冻死。连军豪说,“这些私人放归动物多是从市场上购买的,没有经过检疫复查,可能携带禽流感等病毒。”
勿故意去找圆斑蝰
本月初,本报《广州八类蛇特毒》一文出街后,不少爱好者对在广州失踪多年的圆斑蝰相貌十分感兴趣,昨日,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找到了两张照片以飨读者。张亮查阅圆斑蝰资料发现,在一篇1842年的外文文献中有圆斑蝰在广州出没的记载,地点在现在的增城附近。
有市民称,过去萝岗一带有种叫百步金钱豹的蛇很厉害,老一辈的捕蛇者也都知道,而百步金钱豹就是圆斑蝰的俗称。动物志上记载福建产的圆斑蝰喜欢潜伏在龙舌兰科植物下面伏击猎物。
而在广州外,最近一次发现圆斑蝰的时间是2011年11月前后。那是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韦启浪在江门鹤山调查时,途经一芒草堆旁,瞥见一条圆斑蝰窜入草丛中,离他一米远,另外一条较粗的盘在草上“嘶嘶”作响。再向前一步,恐怕会惨遭蛇咬。
专家:
圆斑蝰伤人率最高
圆斑蝰是南亚地区伤人率最高的毒蛇,人一旦被咬,不死也可能终身残废,因此建议市民不要故意去找。张亮说,其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
一般来说,圆斑蝰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阴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膨胀,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如今圆斑蝰在广州难觅踪迹,说明栖息地已被破坏。张亮说,若市民发现了圆斑蝰踪迹请通知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或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