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叔侄冤狱案”曝光后,当年侦办此案的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女神探”聂海芬备受关注。巧合的是,聂海芬曾接受过电视台的专访,讲述了其参与侦破此案时,如何在没有找到任何物证的情况下,通过“突审”、“指认现场”、“侦查试验”等,获得了“无懈可击”的证据。
据报道,聂海芬是“英模”,是当地著名的“女神探”。从相关介绍看,她是一位作风细腻、业务熟练的预审警官。可极其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位业务能力不凡的“女神探”,把张氏叔侄这起货真价实的“冤案”,办成了“铁案”。
既然张氏叔侄根本没有作案,就不可能有“无懈可击”的罪证;相反,这起案件存在明显的否定性证据及大量疑点。例如,叔侄俩的供述,在细节上并不吻合;被害人指甲里检出的DNA混合物,经检验排除了叔侄俩等。这些细节,本应引起侦查人员的反思和警惕。
可令人遗憾的是,事情却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冤案经过“女神探”精心打磨,开始变得“铁证如山”。经过“突审”及“狱侦耳目”协助,叔侄俩最终作出了认罪供述,而且经诱供、指供,供述开始与现场勘查一致;至于没有发现强暴的痕迹、物证,也经嫌疑人之口及法医的意见,得到了“合理解释”。
迄今为止,我们尚不知“女神探”在这起冤案酿成中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该承担什么样的个人责任,但“神探”却办“冤案”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发人深省。
也许,“女神探”的作为,仅仅是在履行预审员的本分,是想让刑侦人员破获的案件在证据上变得“无懈可击”,并无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动机。但本案在取证上,特别是在讯问、指认现场及使用“狱侦耳目”上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却是警方不容推卸的责任。
除此之外,这起冤案还极其深刻地警示执法人员:人皆可能犯错,“神探”也不例外,在侦查认识活动中,一旦陷入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违法违规办案,则不仅会冤及无辜,而且会放纵坏人。
□毛立新(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