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央视曝光,“阻尼”这个专业名词被公众广为知悉。据央视报道,在随机送检的一些国内生产的豪车的阻尼片样品中,检测发现都含有70号沥青,其具有强烈致癌作用,属一级致癌物。
阻尼片并不属车辆内饰,它贴在车辆的底盘等部件的衔接部位,用以降低噪音、减少零件之间的磨损。同时,阻尼片也不是汽车的标配。如此次媒体的曝光,只有豪华轿车的阻尼出现问题,经济型轿车却未提及。这里面的缘故就是,经济型轿车很少装阻尼,就像有人说的:“现在车顶隔音主流是瓦楞纸,用阻尼片太奢侈了!”
提高车内舒适性的阻尼,为何成了致癌物?据介绍,各汽车厂商会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选择发泡橡胶、合成树脂或沥青作为阻尼片的主要材料。但从毒性而言,沥青含毒量最高。因为沥青在车辆发动机等部位高温工作的环境下,会释放出多环芳香烃,这是国际公认的强烈致癌物质。那么,为何中国汽车厂商会选择这种沥青作为阻尼材料?
对此,有专家指出是因为标准缺失。目前为止,国内机动车行业没有关于阻尼的行业标准,标准缺失使企业有漏洞可钻。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说服力不强。首先,尽管没有相关标准,但如果产品有缺陷导致他人损失,汽车厂商作为侵权责任人需承担侵权责任。对此,我国《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侵权责任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其次,标准不是万能的,我国关于药品胶囊的生产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严格,但也难阻止一些厂家此前铤而走险,用工业明胶生产胶囊。由此,把问题归结为标准缺失也还不够。
此次阻尼致癌事件,并非只是某个厂家、某款产品出现问题,而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出现了问题,这可能是更值得深思的。简单说,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各个厂家为争取客户,会尽量提高产品性价比,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争取客户,尤其在豪华车市场更应如此。据汽车发烧友介绍,好的阻尼片整车用不过120张,以7元每张计算,成本就是840元,加上隔音棉一共不过1500元。须知那些采用阻尼的轿车大都价格不菲,为什么豪华车会为省却这1500元而采用致癌物沥青?这实在让人费解。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说,别看其直接成本低,如果要把目前的阻尼片改为其他材质,就需要调整整条生产线,耗资不菲:用沥青是由于沥青耐高温,且生产工艺简单;如果用高分子喷涂,则要重新改造整个生产线,添加机器人,厂房生产线布局都要进行大动作修改。为节约生产成本,汽车厂商就不约而同地采用沥青。
问题出在哪里?同样的品牌和公司,国产豪华车的阻尼是用沥青做的,而原装进口车的阻尼却用毒性较低的其他材料做成。为何会产生这种“南橘北枳”现象?在我看来,一个更为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的法律环境。
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在法律上真正做到要由生产者来承担这个成本,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此事为例,尽管阻尼里含有致癌物,但这不意味着一旦车主患上癌症,生产商就要承担责任:因为要证明癌症是由该产品而导致,就需排除其他原因,证明致癌结果和阻尼的毒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谁能保证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遇到其他致癌物质呢?
尽管绝大多数国家在侵权责任的成立要件中也规定了因果关系,要求被害人须有证据证明损害事实和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由于有集体诉讼和惩罚性赔偿等因素存在,生产商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就不得不尽可能小心。惩罚性赔偿又称报复性赔偿,是指由法院所确认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其目的是在针对被告过去故意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之外,对被告进行处罚,以防其将来重犯,同时也达到惩戒他人的目的。
1999年,美国加州一家法院曾在一个针对通用汽车的案件中作出一项高达48亿美元赔偿金的判罚,原因就是通用汽车公司管理层知道这个油箱设计的产品缺陷,却放任这种危险发生。不过在最后判决结果中,赔偿金被大幅缩至10.9亿美元。无论如何,惩罚性赔偿的存在,以及违法成本太高,会使厂家不敢冒太大的产品责任风险。我想,这可能是为何同样品牌的汽车,国外车间所生产的没有阻尼致癌问题,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却普遍存在该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