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前,我来义乌履新,一位朋友介绍,义乌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是交通枢纽,没有丰富矿产,也不是大型城市,但义乌小商品市场却能连续18年创造了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成交额榜首的奇迹。
三年多来,这个“奇迹”还在持续,但作为负责这个城市全局事务的一名地方官员,我的体会却有一些变化:义乌没有“奇迹”,因为那些所谓的“奇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间冒出来的,而是数十万义乌人和上百万从全国各地来的“新义乌人”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扎扎实实打拼,实现着自己的“义乌梦”,最终汇入13亿人的中国梦。
义乌市有2.67万家工业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主在商贸城7万余个店面或摊位设门脸,货源或自家生产,或从世界各地进货,再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渐渐地,义乌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日用商品集散地。这是全球媒体对义乌的整体印象,抑或说是宏观印象。
但如果有一个巨大的显微镜,透析每个企业主的日常生活,再把他们一个个串成影片故事,我们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人生。比如,一家人十年前破产,之后兢兢业业东山再起;有位摊主的货被长期赊账,艰难地东拼西凑,最后渡过难关;一个生产商因为设计款式过时,货物滞销,只能赔本贱卖,回笼资金,重新设计新款式,新款式赢得广泛好评并大卖;一个厂家的货物为了薄利多销,每件只赚几厘钱……
这些不是电视剧本的虚构,而是天天发生在义乌每个角落,有的就发生在我认识的一些企业主朋友中。我平时去考察一些中小企业时,常常被他们的细致、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所感动。有时我与他们说,可惜没有足够多的作家、小说家、编剧,否则义乌有多少故事能搬上好莱坞银幕啊。
有些人会调侃,义乌很多企业主都没念过大学,但他们知道那些没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意人在残酷的商界打拼,每天多么辛苦、承受多大的生存压力吗?
有些外媒说义乌专门骗外国贸易商。这真是谎言啊。只要他们到义乌商贸区看看,就会发现那可能是全中国国际化程度、外国人比例最高的地区,每天有2万左右外国人在数万个店面驻足挑选货物,难道他们都是“骗”来的?
有人担心,外地人在义乌不容易混吧?事实是,“新义乌人”这个词已流传很多年了,150万外来建设者在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享有本地市民同等待遇,基本没有差别。
我不想说,义乌是全中国最好的商贸区,那肯定对其他商贸城市与县镇不公平。我想说的是,所有义乌人肯定与全国各个地方的生意人一样,都在述说着中国商界上最真实、最可信、最坚强的底层故事。每一个企业主人生的成功片段,就是过去30多年里中国大崛起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有时,我们在挖掘世界历史500年的大国崛起进程中,会被18世纪彼得大帝在俄国的励精图治、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在大英帝国的海军战绩、20世纪罗斯福总统在美国的力挽狂澜而啧啧作叹。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21世纪的中国崛起不是也有包括义乌这样中小城市在内的诸多可大书特写的动人传奇吗?
今年是义乌的市场建立30周年,我真诚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作家、文化人、学者发出邀请,请你们多到义乌来,多到像义乌这样的中国中小城市去,与那些资产仅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或几千万的中小企业主交谈,写写他们的中国梦。毕竟,他们解决了80%以上的城镇人口就业,是中国崛起最夯实的一部分。▲(作者黄志平是义乌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