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挂失以及挂失哪部分卡种,这都取决于企业自身对用户风险控制的态度,取决于企业愿不愿意去做。至于不愿意做的原因,可能是发卡公司想借此躲避一些风险,以一些所谓的风险提示来把风险全部挪至消费者”
能充值,能在网上消费,也能在各种实体商店付款,预付卡功能的多样化已经越来越像一张银行卡。但仅仅是“像”而已,预付卡的安全问题还是时常会让消费者头疼。
陈小姐最近就备受困扰——单位发的饭补卡斯玛特卡丢了,打电话给发卡公司——上海斯玛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却被告知无法挂失。
陈小姐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张斯玛特卡是公司用来发放饭补的,每个月固定发500元,但是她一直没有动用卡里的钱,久而久之,卡内的金额也由少积多,有近万元。
但由于疏忽,钱包被偷,这样有近万元金额在内的斯玛特卡也随之被偷。“一发现被偷我,就打电话给斯玛特的客服,想要挂失,但客服告诉我,根本没法挂失。如果当时能立马挂失,肯定能挽回损失,小偷还来不及去消费。”陈小姐的话中透着气愤。
无独有偶。付小姐也有同样挂失无门的遭遇。不同的是,她的斯玛特卡不是被小偷偷走,而是不小心遗失。“这种长期充值的卡功能已经和银行卡类似,为什么发卡企业不能像银行一样提供挂失服务?无法挂失又没被消费的钱最后归向何处?”付小姐满腹狐疑。
带着同样的疑问,《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试图揭开谜题。
不同发卡商不同安全保障
昨日,记者以上述陈小姐和付小姐的案例打电话质询上海多家大型发卡商的客服发现,作用相同的卡因发卡商的不同,挂失服务上也不同。
在听完记者的叙述之后,斯玛特的客服告诉记者,斯玛特卡共分为4种,而记者所指的卡则是其产品“企业员工卡”,用来给企业员工改善福利,每个月企业会打相应的钱到斯玛特公司账户,之后,企业员工可自动给卡充值进行消费。“斯玛特公司账户相当于一个后台账户,而企业员工根据自身需求把后台账户的钱充值到斯玛特卡中,这时钱就到了卡端账户,这是两个过程,斯玛特公司只保证后台账户的安全,卡端账户无法挂失”。
这意味着,钱一旦到了卡端账户,风险就由消费者自身承担。“在用户把后台账户的钱充到卡端账户时,我们会有风险提示,我们的建议是,要消费多少就充值多少。”斯玛特客服人员表示。
对此,陈小姐并不认同。她认为,既然提供了消费服务就应该有完善的保护体系。“如果按照斯玛特的建议,要消费多少就充值多少,假如在我充值和消费之间的时间点卡正好丢失了怎么办?谁负责?”
与斯玛特卡给出相同答复的还有杉德卡。据悉,杉德卡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记名卡,一种是记名卡。后者是无限期使用的卡,可反复充值,也被很多企业作为员工的福利卡。不过,和斯玛特卡一样,一张记名的杉德卡也有两个账户:主账户和钱包账户。其中,主账户内的资金可直接在网上进行缴费操作,有设置密码,而钱包账户是由主账户充值而来,账户资金可通过杉德支付专用读卡设备在特约商户处进行消费,无需密码。
杉德卡的客服告诉记者,丢失杉德卡,可以挂失,但只能挂失在主账户内的钱,在钱包账户的钱不能挂失。
值得注意的是,斯玛特卡的发卡公司上海斯玛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杉德银卡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杉德银卡)和澳大利亚ONCARD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而杉德卡的发卡公司是上海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杉德支付)。杉德银卡与杉德支付为关联公司。
不过,记者致电上海另一家预付卡公司百联OK卡的客服时,得到的答案是“可以挂失”。据介绍,百联OK卡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会员卡,为记名卡,而另一种是积点卡,是不记名卡。会员卡通常被企业用作员工福利卡。
“会员卡丢失可以随时挂失,和银行卡一样,挂失后便会锁定账户,即便是忘记卡号,也能通过企业人事处来挂失。”OK卡的客服告诉记者。
发卡商转嫁风险至消费者
对于同样作用的预付卡,不同的发卡商为何有截然不同的售后安全保障?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内部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预付卡挂失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难度,即使是不记名的预付卡,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也能查到实时消费记录,从而确定预付卡的所有者,进行挂失。
“能不能挂失以及挂失哪部分卡种,这都取决于企业自身对用户风险控制的态度,取决于企业愿不愿意去做。”上述人士表示,至于不愿意做的原因,可能是发卡公司想借此躲避一些风险,以一些所谓的风险提示把风险全部挪至消费者。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高级顾问何卿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方公司之所以不愿意去承担风险责任,根本上是因为吸引力巨大的沉淀资金。何卿杰表示,沉淀资金是发卡商的主要收益,这些收益不仅是指实际的收入——因为过期作废、遗失等原因,很多卡会“沉睡”,而消费卡的余额则被发卡商无偿占有;更在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利用这些存款来投资盈利。
有人计算过,即使是作为活期存款计算利息,大量的预付卡每年也能为发卡公司带来上百万元的利息收入,因此,发卡商可以坐享利息收益,也可以进军房地产、放贷等产业,产生的收益也不菲。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目前的预付卡市场依然比较混乱,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体制强制发卡商去做这件事情。”何卿杰表示,而很多发卡商也在利用这个法律空隙明目张胆地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由于预付卡常常会成为各类贿赂、偷税漏税案件中的“常客”,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简称“新规”),新规要求实行购卡实名制,同时也对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的发卡者设定了门槛,即必须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才能发卡。
新规明确规定,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客户用于未来支付需要的预付资金,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预付资金,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
“即便是出台了相关规定,其执行也有难度。”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对记者表示,更何况这些只是行政规定,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
不过,何卿杰仍建议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的企业,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才是企业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