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钟都有民间艺术种类消亡,每一分钟都有传承人去世,呼唤非遗保护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荆州非遗保护率先实现了高校保护与地方传承的深度融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在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召开的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也对长江大学的荆州非遗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当然这超常规的成绩,离不开学校、政府、社会人士、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作为长江大学非遗中心主任也是竭尽所能。因为与时间赛跑,长期超负荷工作,也经常出入医院。我感觉是一辆老爷车一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很拉风,有掌声,有欢呼声和叫好声,但也经常发生故障,但这也不能影响我的工作……”发丝中夹杂着的白发,因汗水两鬓湿湿的贴在脸上,看起来很疲惫,但是两眼却非常有神采,岁月的风霜在脸上刻下的沟壑却掩饰不住她的知性,似乎一谈起非遗、谈起荆河戏,她便充满了活力。
眼前的的人便是今天的采访主角,年度非遗人物桑俊教授。她是湖北荆州人,就职于长江大学文学院,现担任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长江大学)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荆州非遗的传承保护事业。扎根本土文化,负责了从《荆楚岁时记》看荆楚民俗的现代传承与变异、荆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调查报告、国家级非遗项目“荆河戏”在长江大学传承与推广的可行性研究、荆楚汉绣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等社科项目,发表非遗相关论文30多篇,并主编了《荆楚民俗》 、《追本溯源——凤舟竞渡暨端午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结缘长大,荆河不息》、《图说荆河戏》。同时,在学术上的钻研也没有影响她的实践,秉承“实践见真知,理论指导实践”理念,大力推进非遗校园活态传承,组织了“荆河戏小品剧之夜”专场晚会、“橘颂荆河情”戏曲专场晚会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荆河戏、马山民歌、公安说鼓子、松滋说鼓子、汉剧走进长江大学校园。2016年3月25日,湖北省文联、省戏曲家协会来荆州进行地方戏曲调研,对她负责的长江大学高校传承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在她筹备下召开了《追本溯源——凤舟竞渡暨端午文化学术研讨会》,首次在全国进行端午凤舟文化的研讨。
2017年,在她积极努力下,获得长江大学、荆州市群艺馆等多方支持,成立了长江大学业余荆河戏剧团,实现了高校戏曲活态传承保护剧团化,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先进模范作用。2017年暑期,她举办了长江大学荆河戏业余剧团暑期培训班,早起晚归,亲力亲为,最终所排练的节目成功入选了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湖北省戏剧家协会、湖北高校戏剧组织联盟、长江新媒体剧场、在线艺术教育平台承办的“2017年湖北高校戏剧精品展演”,获得荆河戏专场展演和精品节目秀资格,使得荆河戏百年来首次走进武汉,也达成了长江大学业余荆河戏剧团成立后的第一次跨区域大型演出。其中中英双语演唱的新编荆河戏《百花亭》选场,更是作为全省高校戏曲精品校园联合展演压轴大戏。省文联名誉主席、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剧作家沈虹光,湖北省汉剧大家李金钊、国家一级导演郑树成等湖北省戏剧家协会、武汉艺术创研中心的专家对桑俊教授所带领的荆河戏师生团队如此高质量的荆河戏古老剧种的专场演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许。同年,她积极筹备的长江大学荆河戏演艺厅、荆河戏博物馆也相继落成,荆河戏这与汉剧、京剧渊源深厚的古老戏种得以科学传承保护,在全国高校戏曲保护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这样的成绩,在全国非遗传承保护方面也不得不堪称先进,但桑俊教授却没有一点骄傲。她说,她只是所有参与非遗保护的人中的普通一员,作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者,愿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志愿者精神”,“志”是伟大的目标与初心,“愿”是要记住初心,努力工作,鞠躬尽瘁!这也是每个非遗人的心声!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非遗事业,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她也有根,扎根在本土,扎根在非遗当中,扎根在人们心中。这就是桑俊,当代非遗人的典范,也是每个为非遗传承保护事业奋斗的工作者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