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27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刘黎)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签订三方协议,用人单位又集体解约。这是石油化工类一些应届毕业生日前遇到的困境,爽约单位正是中石化。现在已经到了石油类专业招聘的尾声,突然的通知,确实让毕业生们有些措手不及。
1月8号突然接到中石化洛阳分公司的电话,说要解约,收到解约函,又通知赔偿3000元违约金,对于中国矿业大学的毕业生小李(化名)来说,这个月心情真是低落到了极点。
李同学:三天前吧,他给我发了条短信,让我以那个短信的模板给他回复,把银行账户回复过去,他给我打违约金,已经打到了,给了3000元。
中石化和西安石油大学有联合培养计划,宋同学(化名)是所谓的“订单班”的学生之一。去年5月份就和中石化华北石油局签了协议,虽然不是应届生找工作必签的三方协议,却也应该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就在这个星期,华北局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和近20名签约学生沟通解约事宜。让宋同学不解的是,中原油田、胜利油田他们是没有名额不得不解约,中石化华北局今年有招聘名额,为何还要解约。
宋同学:像我们那个油田,他有名额。石油工程本科专业要招129个,但是还要和我们违约。华北石油局去年要了200多个人,今年名额已经增加到400多个了,他还是不要我们。对于没签约的,苦苦等待中石化的人是公平的,对我们这种早早签约的,因为我们放弃了很多单位,不是自愿放弃,是协议上写着不能签其他单位,不能考研。给我们的解释说的是,先跟我们违约,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就是不会再幻想着他还会要我们,让我们跟其他人公平竞争。
中石化最终证实,部分直属单位提前签订就业协议或达成就业意向的应届毕业生共522人,另有个别单位与高校合作订单培养各类毕业生294人。也就是说,这816名学生,正是解约的范围,记者采访到的被解约学生拿到2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违约金,并非媒体报道的2万元。
1月18号,中石化挂出2013年招聘公告,今年要招新人2011名,考试流程通过第三方考试机构完成。既然1月份才出招聘公告,为何中石化的二级单位去年年底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和一些应届毕业生签了三方协议?既然签了协议,为何又要解约?中石化如何回应?
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解释,过去都是中石化总部拨指标,二级单位自主招人,去年年底甚至更早些时候,二级单位按照往年惯例和部分学生签了三方协议,总部今年却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一些二级单位甚至没有一个进人指标,不得不和学生解约。
吕大鹏:总部今年为什么拖的比较迟?就是考虑到我们有些单位过去自己招聘,他是按照好像我这个单位大,我每年就正常招聘,今年总部的思路有调整,你这个单位没有多少发展潜力了,你的人已经足够多了,不能再进新人了。像中原油田已经没有多少资源了,就那么点油,还要再进人,不合适。哪里需要,哪儿给指标,比如像天然气、煤化工这些地方需要的就给指标。
王同学(化名)是胜利油田的子弟,原本打算研究生毕业后,回胜利油田工作,等来等去,受专业所限,只能报考中石化西北局和华北局,他的对口专业招聘的总数也只有18个。在他看来,像胜利油田这样的单位,还是需要新人来充实队伍。
王同学: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从油田出来的,比较了解那里的情况,现在基本的情况是油田老龄化特别严重,四五十岁左右的这批职工,人数非常多,一部分是要面临退休,这些人首先年龄在这里,他不能上一线,比较繁重的体力活干不了,另外一方面,现在新的一些技术,他们也不是掌握者,油田的实际情况他还是需要新的血液来补充的。
中石化调整招聘政策的原因何在?有媒体分析,这是效益倒逼所致,还替中石化算了笔帐说,“2011年,中石化在工资、薪金及其他员工福利方面支出3626.3亿元,较2010年增长25.8%。”按照106万员工计算,中石化的用本成本在人均每年约24万。吕大鹏对此说法予以否认。
吕大鹏:职工都在网上骂,说钱都哪里去了,人均24万,我们怎么才拿这么点呢,他们算下来是8万多,就是人工成本含三险一金,工资奖金各种都算在一起就这么多。
2月28号报名结束,之后参加统一的笔试面试等,这是今年想进中石化必须的程序。吕大鹏说,近日,招聘考试公告就会出炉。
虽然不少被解约的学生又通过网络报考中石化,不过大家对结果并不乐观。
学生:岗位提供的数量真的是太少了,去年仅仅胜利油田就招了1000多个,现在简历已经投了一万四五,我们同学都说投肯定是要投,但应该是去打酱油的。现在应该说还是挺迷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