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月26日电(记者屠国玺)26日上午,甘肃省定西市政府对漳县“低保户被强迫购买手机”的事件进行整改,相关责任人被停职或免职,有关“红头文件”被撤销,并向低保户退还了购买手机的相关费用。
距离此事被媒体曝光仅仅一夜时间,地方政府的迅速反应值得肯定。但人们仍不免要问:这种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因何会发生?
在此事中,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双联”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成为乡村干部推销手机卡的“尚方宝剑”。尽管该文件中明确“各级干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农民强行发售电信卡和手机”,但漳县一些基层干部仍以“惠民”名义向包括低保户在内的农民强行推销手机,从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福利”上面攫取利益,并没有受到这份“红头文件”的约束,该文件俨然成为一些干部“拉大旗、作虎皮”的依据。
那么,出台这样的文件前,当地政府是否经过了仔细的考量?是否真正考虑了农民的需求?出台这样的文件后,当地政府是否对执行进行过监督?是否及时对错误做法进行过纠正?如果答案是“否”,那出台这样的文件是不是一种乱作为?
作为甘肃省帮扶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的惠民政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初衷和目的尽人皆知。个别地方发生的以“惠民之名行伤民之实”事件,根源在于少数干部缺乏“惠民”真心,没有考虑群众的真正需要。
如何防止基层政府干部乱作为,杜绝以“惠民”的名义伤民事件,不能仅仅止于对事件责任人的处理和错误做法的纠正,更需要以此为契机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哪些事能做、怎么做,要问需于民,让群众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