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 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如何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通过扶智、扶志的方式,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是当前治理返贫与防止致贫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面铺开,社会各层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支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衔接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和竞相致富的浓郁氛围。
发展乡村文化离不开党组织的引导。“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传统和重要原则,亦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
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建设的坚固堡垒,时时居于乡村建设一线,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准确、深入把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十二组概念,不能简单拘泥于表面文字,要将纵向历史观与横向整体观相结合。 其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村状况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基层党组织要在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狠抓乡村文化建设落实,久久为功。要根据各地独具一格的特色特点,在尊重乡村社会内生秩序的前提下,以灵活机动的政策营建适宜于当地特点的乡村文化。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指引下,努力挖掘传统乡土文化的优秀部分,唤起乡村文化自觉,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最后,基层党组织还要善于全盘统筹乡村各种资源,做好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考核,明确管理责任,注重工作实效。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一批熟悉和热爱乡村文化的专业人才,并将其吸纳到基层党组织中,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精英,尤其是勤劳致富所形成的先富群体,对于整个乡村社会而言,是既有内驱力又有感召力的社会力量。一方面,先富群体是农民肉眼可见的标杆,成为村庄中的佼佼者、光宗耀祖是彰显农民德孝价值观的主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重要落脚点,即是以德孝为核心的家文化。大力弘扬先富群体的勤劳致富精神,感召更多农户积极主动参与到致富道路上来,在乡村社会营造出一股互相赶超的热烈氛围。
对“公道”“公德”“公正”等“公”精神的追求,是农民传统文化中的深层结构。让现代公平公正理念与传统农民的公道公德公正意识相契合。为所有农户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在促进农户致富过程中,依托国家法治与乡规民约,为所有农户的致富行为提供机会均等的公平起点,牢牢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线,让公道公正、规则意识成为大家的共识。吸纳部分有威望、有责任感的先富群体进入基层党组织,使其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并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通过言教与身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他们勤劳致富“领头雁”与乡村治理“带头人”的叠加效应。最后,还要加强宣传工作,及时、全面关注不同收入阶层农民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动态。通过多种现代化形式,如风行乡村的数字化新媒体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对致富经验和进取精神加以推介,以充分发挥网络无障碍传播优势,让自强自立、合法致富的精神融入到数字时代的脉动中。
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可为农民发家致富、防止返贫致贫提供有利条件。乡村商业文化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为世世代代的农民所传承,其精神内核与现代市场文明的规则意识、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等内容相通,可为乡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良好的商业文化,诚实守信的精神,立足于农村的客观现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将现代市场文明与乡村传统商业文明加以对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乡村商业文化。首先,要引导更多农民正确认识商人和商业文化,挖掘长期被遮蔽的乡村商业文化,摒弃陈腐观念。依托现代科技的力量,为农民优良的商业文化建设保驾护航。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农户信用信息的电子化,随时更新农户的信用信息,让农户的信用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化,并可以通过手机APP等便捷方式随时查询信用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将农户的信用融入到村庄社区的公众舆论之中,及时向社区通报失信者信息,发挥村庄公共舆论对失信者的监督作用,让失信者在现实中无所遁形。充分激发农民在市场中的向富动力。鼓励农民大胆创业,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各种配套政策,做好创业风险兜底工作,让农民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业大潮中,为农村治理返贫和防止致贫不断注入新能量。
新乡贤主要是指与乡村社会存在关联且具有乡土情怀、热心公益,拥有较高知识技能、良好道德素养和广阔文化视野的民间精英和社会贤达。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作为乡村社会的草根性组织,其目的在于村民之间的守望互助、扶危济困。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中,新乡贤和基层社会性组织依托其所凝聚的丰富社会资本,发挥其独特作用。
为有效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文化中的建设作用,首先,要对新乡贤与基层社会组织分别定向施策。对于不在籍的新乡贤,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他们支持家乡建设,为其回乡提供便利条件,并建立健全回馈激励机制。在具体治理返贫与防止致贫问题上,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让新乡贤积极参与到对贫困户的具体帮扶中。对于在籍的乡贤,则要鼓励他们不断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予以正向激励。其次,对于基层社会性组织,则要依托乡土有效扶持。将农村基层社会性组织的运行规则在乡规民约中加以规定,充分发挥村落社区的自发管理和自发监督作用。政府层面则要在税收优惠、财政投入、项目支持方面,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补助补贴、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农村基层社会性组织予以资金扶持。最后,还要注重发挥新乡贤在农村基层社会性服务组织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村庄社区的社会性服务组织为依托,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将新乡贤分别纳入到相应的服务型社会组织中,让新乡贤中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类精英、专业技术类人才,通过服务型社会组织各展其能,为村庄的防止返贫致贫、村民创业贡献力量。
挖掘文化“多面体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培育乡村“文化带头人”,并发挥“文化带头人”作用,使乡村生活活泼又生动,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的同时,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由量向质转变,为乡村振兴赋能引航。深挖非遗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农耕文化,探索“非遗+产业”新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思路。
作者:钟金芳,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谢行焱,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文章转载自光明网:https://share.gmw.cn/gongyi/2023-05/29/content_36593731.htm
推荐新闻
- 【 时政】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 时政】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 时政】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 时政】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 时政】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 时政】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 时政】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 时政】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 时政】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 科技】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
- 1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2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3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4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5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6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7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8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9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10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