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澎湃新闻社论:对“野鸡大学”,斩草还要除根

澎湃新闻社论:对“野鸡大学”,斩草还要除根
2022-09-16

 原标题 【社论】对“野鸡大学”,斩草还要除根

  又见“野鸡大学”。7月10日,一所只有网站没有实体的“河南传媒大学”,经澎湃新闻报道后,其网站已被下线。

  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会通报“野鸡大学”名单并予以取缔,但其似乎从未彻底淡出公众视野。骗人钱财、误人前程,“野鸡大学”的危害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野鸡大学”的伪装手段也并不高明,无非是通过与正规高校相似的名称混淆视听,或是抄袭高校简介,盗用其图文。所谓“河南传媒大学”的官方网站,就照搬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西艺术学院官网。

  对于如何分辨“野鸡大学”,有专家早已总结出“三看原则”:看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看当地教育部门最新公布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文件、看网站域名后缀是否为“edu.cn”。“河南传媒大学”的网站网址,就不是国内高校标准使用的“edu.cn”教育类机构网址。可见,只要广大同学与家长多加留心,不难证伪。

  既然如此,为何“野鸡大学”依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违法成本偏低,一些“野鸡大学”的网站建立不过需要几小时,即使被封禁、取缔,只要换个马甲和域名就能“东山再起”;其次是部分“野鸡大学”把网站服务器或IP地址设置在国外,给有关部门的查处提高了难度;另外,对“野鸡大学”的打击也有待形成合力——“野鸡大学”该由教育部门查处,还是公安机关或市场监管部门打击?有待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责任。

  “河南传媒大学”的曝光,就是因为多位网友向澎湃新闻反映,在河南省内此前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所大学。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网友的爆料,“河南传媒大学”会不会至今仍然在虚假招生,招摇撞骗?说到底,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查处手段更为有力,才能不给骗子们可乘之机,不给“野鸡大学”生存的空间。

  当然,“野鸡大学”的屡禁不止可能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且不说升学、求职、就业,就是晋级、升职、考核等等,一张光鲜亮丽的文凭和学历都是必不可少的硬条件。一些职场打工人想在学历上进一步提升,一些高考失意的学子把野鸡大学当作“救命稻草”,由此形成了“愿打愿挨”的畸形局面。

  提高学历没有捷径可走,无论是脱产还是在职学习,都要扎扎实实下硬功夫,不能走旁门左道。每年高校招录期间,相关教育部门也会发布提醒,广大学子切不可看到一些“轻松拿学历”的虚假宣传就头脑发热,信以为真,丧失了警惕。

  如今,“人人喊打”使“野鸡大学”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国内主流搜索引擎已经将大多数“野鸡大学”的校名检索做了特别处理,多数被曝光的“野鸡大学”网站也已无法正常登录。

  但是,斩草还要除根。一是要从制度设计和技术角度上彻底封闭“野鸡大学”的生长渠道,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防止其死灰复燃;二是要加强对考生及家长的引导,提高他们对真假院校的识别能力,培养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当“河南传媒大学”们找不到“客户”,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亡了。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淘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野鸡大学 曝光 举报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内容右侧1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