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不言,却如渊默如海的智者,静静地把答案与评价,都铺在我们的面前了。
“西湖柳树移栽事件”迎来了最新进展:5月16日,杭州市召开“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会上杭州市委书记为此事致歉,并提出要“充分尊重民意,广泛集中民智,高标准推进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
复盘整起事件,从舆论发酵至今,约一周的时间,经历了民意反弹、官方回应、柳树补栽、表示追责直至市委书记道歉。事件动静很大,同时也要看到杭州当地的反馈很迅速,态度也很恳切,“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杭州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把反思之意表达得很到位了。
↑柳树回归。
不过人们还是想问,几株西湖柳,为何风波大如许?或许是因为西湖柳很特别,西湖和柳树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意象。西湖十景里的柳浪闻莺,“钱塘风月西湖柳”的诗文吟咏,白居易、苏轼的手泽遗韵,已经把柳树定格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所以,哪怕移走的仅仅是几棵,仅仅移走了几天,就足以在舆论场上掀起了波澜。这几株柳树太特殊了,特殊到了“何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
但如果我们跳出这起事件本身,就能发现,今天的人们普遍对花花草草越来越在乎了,对于城市风貌的改变越来越敏感了。而类似的事件近些年其他地方也屡有发生,在搜索引擎里一检索就能发现不少。
今天恐怕不能再轻视这些花花草草了。无情草木,因为长久地存在,已经成了城市风貌、文化景观、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是承载乡愁与归属感的符号,它们种在土里,也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从这个角度说,草木也是“有情之物”。宋代有一句诗——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相像的景色,就能勾起思乡之念;伐掉一棵树,那种感觉或许也像丢掉了家乡一样。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当类似的事件发生,人们总能迸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人们保护的不仅是植物本身,也是乡土之根,其实也包括一种审美的权利。城市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人们希望这里的事物能够符合一种有共识的审美风格。这种风格是从历史脉络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也是嵌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里的。
“市委书记为柳树道歉”,这种反差本身,就已经说明城市的花草树木不是小事,执行层面的细节把握很重要,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民意的反弹。好在杭州改得很快,倾听民声也比较及时,让事件有了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
“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上的一个细节也颇值得注意。杭州把参加恳谈会的8位专家、媒体与市民代表聘为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督导顾问。可见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保持一种长线的压力,让完善决策程序成为一种行政逻辑上的自觉,尽可能让类似事件彻底绝迹。
我们应该明白,城市的草木其实也是“人民立场”的试金石。尊不尊重历史、尊不尊重民意,并不玄远深奥,从花草树木就能体现出来。草木不言,却如渊默如海的智者,静静地把答案与评价,都铺在我们的面前了。
来源:红星新闻
推荐新闻
- 【 时政】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 时政】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 时政】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 时政】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 时政】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 时政】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 时政】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 时政】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 时政】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 科技】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
- 1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2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3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4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5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6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7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8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9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10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