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顺其自然,过好当下”,这类劝诫存在怎样的误区?

“顺其自然,过好当下”,这类劝诫存在怎样的误区?
2022-04-17

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常常让我们焦头烂额。这时,我们时常能听 到旁人说:不要太拼命了,应该顺其自然,享受当下的美好。的确,很多事情的控制权并不在我们手中,担忧和焦虑也是徒劳的。但这类劝诫存在怎样的缺陷呢?

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授课人、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过于依赖此类建议,会让我们的人生进入误区。在下文中,沙哈尔解释不同生活情境中的“选择”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改变。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选择幸福》, 作者:[美]泰勒·本-沙哈尔,译者:倪子君,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3月。

你可以选择

要知道,拥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是一项神圣的特权。使用它。活在无限的可能里。——奥普拉

最近我注意到,似乎大部分关于如何应对现代生活压力的话题都在建议,我们应该停止焦虑,不要太拼命,应该顺其自然, 过好当下的生活就好了。有时这些建议不错,既然很多事情的控制权并不在我们手中,那么担忧、焦虑也是徒劳的。同时,过度关注未来,只会使我们无法享受当下的美好。然而,此类建议却存在严重的缺陷:“过好当下的生活”有可能使我们忽略自己最神圣的特权,也就是选择的能力。“过好当下的生活”看似能把我们从压力和挣扎中解救出来,实际上它有一个不良后果,那就是会阻止我们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出美好。

当“过好当下的生活”之类的劝诫成为我们不去选择的许可证时,他人的选择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主导:一成不变地生活,被动地过日子,而不是主动地创造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实际上, 若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主动选择走那条有选择的路—— 这是一切选择的基础。我们首先需要相信,生活中的可能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然后努力探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都有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或许很不情愿为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老板工作,但由于我们需要那份工资,而且找工作也不容易,因此我们别无他法。我们的亲密伴侣或许已经让我们感到冷漠、陌生、毫无爱意,但由于我们害怕孤独,所以一直走不出来。

[美]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沙哈尔博士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程曾被哈佛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他本人也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导师”。他的课程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众多企业家和高管们誉为“摸得着的幸福”。沙哈尔博士目前致力于个人及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领导力提升等研究工作。出版了《幸福的方法》《幸福的方法2》《选择幸福》《幸福超越完美》等畅销作品。

当然,还有许多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因素。我们或许认为自己的生活还不错,无论是个人还是事业,但同时又感到似乎还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或许会发现许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同时又感觉到这种领悟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兴奋或受到激励。最终,无论是身处厄运还是红运当头,我们都会感到困惑,并且无法从中挣脱出来。

但是,在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更要走那条有选择的路,更要努力寻找改变生活的新方法——我们只能从内心找到打开心灵牢狱之门的钥匙。这样的环境也会让我们发现,或许客观限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选择的可能性总是有的,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或多或少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对选择的探寻,也就是对改变的探寻。

认识选择的力量。坐下来,好好回想、分析、思考一切可能性。向自己提一些尖锐的问题:我要做什么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要去哪里?我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把你的选择写下来, 然后和你信任的人讨论。对“我别无选择”这种答案说“不”。

选择并不容易。选择除了需要努力,还需要勇气。选择需要慎重和策略,而不只是顺应潮流;选择是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而不是满足于走过的路径;选择是愿意去奋斗和尝试失败,而不是沉迷于安全和熟悉的舒适区。新的选择并不一定可以消除你的困惑或其他问题,但主动挖掘新选择的心态可以提高你解决问题的概率,并且帮助你发挥更大的潜力,让你变得更成功、更幸福。

你的选择是什么?是只想“过好当下的生活”,被动地屈服于困境,还是选择主动创造你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你随时都在面临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决定了你能否受益于本书,以及书外无限的可能性。本书将帮助你打造你想要的生活。



找到自己的使命

这才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投身于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萧伯纳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公司度过的, 但许多人在每年上千个小时的工作中很少能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找不到工作的意义,那么我们有两个选择(除了让自己变得不幸福):找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或者在现有的工作中找到意义。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完美的工作——一个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人际关系融洽、环境舒适的工作。但就算我们的工作不是那么理想,我们还是有许多选择。无论你是首席执行官还是销售人员,是投资银行家还是物业人员,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选择权(即便不是完全的控制权),让我们可以选择关注工作中的某些元素,继而决定我们在工作中的感受。比如说,我们可以提醒自己,自己的工作其实具有改善他人生活的力量;我们可以关注那些使自己感到兴奋的工作内容,以及我们与同事和客户之间有意义的交流;我们可以感恩自己在工作中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性成长。如果现有的职位无法让我们找到个人价值,那么我们至少可以告诉自己,这份薪资确实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经济保障, 并且为自己在工作外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有一天,一个人走到工地旁边,问工人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他在砌砖,第二个工人说他在建一堵墙,第三个工人说他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

心理学家埃米·瑞斯尼斯基和简·达顿的研究指出,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关注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在工作中的体验。瑞斯尼斯基和达顿在研究中跟进了一些医院的保洁人员, 他们发现其中一组认为工作就是打工——仅仅为了挣点儿工资, 并且觉得工作很无聊,没有意义;另一组却将工作看作一种使命,并且在工作中充满了投入感和敬意。他们后来还发现,两组保洁人员的做事风格也不一样:第二组保洁人员与护士、医生以及探望者之间的交流更多,也会确保自己和他人交流时带给对方快乐。总的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工作中更深刻的意义:他们不只是在打扫卫生,更是为病人的健康以及医院顺畅的运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事实上,两组人的工作内容是一样的。那些在工作中关注自己是否实现了积极的改变,以及是否为病人的康复做出了贡献的人,确实比其他保洁人员更幸福。此外,他们甚至比一些医生幸福,因为这些医生和第一组保洁人员一样,也未能发现工作的意义。

研究人员在理发师、工程师以及餐厅员工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那些选择将工作看作打工的人与将工作看作使命的人相比,都过得不太幸福,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低。研究的结论是:“在最严格和最乏味的工作中,员工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今天,许多企业都要求员工写述职报告,要求他们强调自己工作中的技术层面。然而,这样做强化了将工作看作打工的概念。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让员工强调那些使他们感到有意义的事呢?换句话说,与其让员工写一份述职报告,不如让他们写一份“使命感报告”。



学会说“不”

在该拒绝的时候你要说“不”,这要比为了满足别人(或者更糟的,为了避免麻烦)而随口答应对方好得多。——甘地

“不”是字典里最好读的字眼之一,但它也是许多人最难说出口的字眼之一。我们通常会因为想要满足别人、不让别人失望,或者担心他人失望会引发自己内心的愤怒而答应他们。但我们忽视的是,有时候答应别人其实就是在对自己说“不”。若要变得更幸福、更成功,我们就必须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意愿。这意味着要学会说“不”——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机会,这并不容易。这也意味着应暂时放下他人的利益,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对我而言,说“不”很难。在我非常忙碌的一段时间,曾经有一次,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我实然感到恶心、头晕。我当时正在出差,回到家后,我立刻和医生预约就诊。而在去看医生之前的那几天,我一直期望医生会查出一些和压力相关的问题,并且让我减少工作量。我甚至还想象,在医生确诊后,我将打电话给项目合作伙伴,告诉他们我必须暂停工作的情景。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终于想通了这些胡思乱想的含义。原来,工作中有一些项目并不是我想参与的,而我之所以会参与(尽管我可以随时退出),仅仅是因为我不会说“不”。更严重的是,我已经到了宁愿付出巨大的代价(生病),都在盼望着能有一个人来帮我说“不”(医生的命令)的地步。在我想通了这一点后,我终于找到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爱自己的勇气。后来我打电话给那些合作伙伴,并且满怀歉意地告诉他们,我要退出项目。

想想看,有没有什么项目或活动,退出会对你更好?你应该说“不”的事情有哪些?

撰文|泰勒·本-沙哈尔

摘编|李永博

导语校对|卢茜


  来源:新京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心理学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