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账户风险管控趋严,虚拟币炒作、跨境资金流动将成监控重点

个人账户风险管控趋严,虚拟币炒作、跨境资金流动将成监控重点
2022-04-15

去年拦截电信诈骗资金超3000亿!个人账户风险管控趋严,虚拟币炒作、跨境资金流动将成监控重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每年我国因新型电信诈骗导致的个人资金损失虽没有权威统计,但是因公安、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参与防范后挽回的电信诈骗损失却高达数千亿。

4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由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工业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介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指出,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近年来的主流犯罪类型。数据显示,2021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根据公安部门的查询、止付、冻结指令,查询、止付、冻结涉诈资金1.5亿笔,紧急拦截涉诈资金3291亿元。接下来公安部门还将掀起新一轮打击犯罪高潮。而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则表示,将加强对虚拟货币等新型领域风险防范,全方位堵截犯罪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13日,一则关于“多家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的消息甚嚣尘上,随后有相关媒体咨询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得到回复称,银保监会并未下发专门文件。同时,交行、工行等国有大行也均表示,个人账户交易限额并未出现变化。其它诸如光大、农行、浦发所发的“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包括线上转账限额及网上支付交易限额等”公告,主要是为了贯彻人民银行对于个人账户分级分类管理、防电信诈骗、反洗钱等要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

“加强用户账户和卡片管理将是大势所趋,各家商业银行有自主权,其实也并不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特别发文指导,我们预计会有更多银行跟进个人账户管理。但如何在客户的便利性和资金的安全性上寻求平衡,将是金融服务行业重点考虑的问题。”4月14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银行及第三方支付人士看来,对个人账户风险管控将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跨境资金通过外贸账户或者“地下钱庄”渠道流动的,有可能成为监控重点。

个人账户管理再升级

根据14日发布会上各部门负责人的介绍,近年来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现在已经超过50种,其中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5种主要的诈骗类型。去年以来,先通过刷单返利骗取群众信任,后引流至虚假投资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高发多发,发案和损失均在30%以上,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

“从多部门发布的信息来看,个人账户风险管控已经大势所趋,账户进出金额长期异常、长期不使用账户交易或有洗钱嫌疑的账户,均可能成为被银行限额的对象。除针对特定用户外,多家银行的限额政策也针对部分电信诈骗较猖獗地区的账户。”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部总裁徐瀚在4月15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则认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通过扫描二维码、短信等方式链接钓鱼网站进行客户账户资金窃取。银行对部分客户调降线上渠道交易限额主要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钓鱼网站等风险,更好保护客户账户、资金安全。线上金融业务发展较快,转账、支付等交易频繁,若客户遭遇电信诈骗,转账、支付额度下调,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当前,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新型犯罪持续高发,已成为上升最快、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犯罪之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有38%的网民表示过去的半年内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最高,占比22%;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占比16.6%。

谈及银行自主调降线上渠道交易限额产生的影响,多家上海金融机构人士受访时也坦言,这种调整举动对于银行来说,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范大额诈骗,为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筑起一道防线;而对于持卡客户来说,可能会在日常消费、交易等方面产生不便,但也有助于预防及减小潜在的资金风险。

区块链技术堵截虚拟币犯罪

个人账户风险不断攀升与近年来国内的虚拟币炒作不无关系。

就在4月14日的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强调,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识别、拦截精准性,加强对虚拟货币等新型领域风险防范,全方位堵截犯罪资金。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加密资产犯罪案件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链上天眼Pro2.0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国内涉虚拟货币案件数量已累计超过7000起,关联涉案人数达1630万,涉案金额高达3300亿人民币。涉加密资产的犯罪活动成为金融领域的重点监管对象。”4月15日,欧科云链链上天眼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涉加密资产的案件在侦办过程中面临几大困难:一是加密资产具有匿名性,交易地址拥有者的身份信息难以被确认,并且加密资产可以轻松实现跨国交易和变现,这大大增加了追踪的难度;二是涉加密资产犯罪与传统案件存在较大区别,往往呈现组织严密、作案手段“专业”等特点,这对侦察人员在办案经验、涉加密资产知识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三是目前调查取证复杂度极高,且缺少合适的针对涉加密资产案件的调查取证工具,这导致办案周期往往持续较长。

记者也从业内获悉,目前国内区块链与综合技术的融合应用正被应用于此类案件的侦查,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的技术框架,并结合机器学习、数据建模、相似度计算、特征工程等关键技术,将传统经济类案件的侦查方式应用到数字货币的相关案件。

“涉加密资产的案件与传统案件侦破途径不同,为案件侦破带来挑战。链上天眼的资料库集成了全球监管态势信息以及国内相关的参考案例库,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一个能够获取区块链和虚拟币知识、查阅办案相关材料和学习软件使用技能的途径,包括最前沿的国内外资讯、交易所信息、案件库、起诉书等,旨在帮助执法人员快速了解区块链,以应对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花样迭出的新型犯罪方式。此外,链上天眼采用实时监控体系,全天候监控链上异动,洞悉可疑地址的行为特征,实时预警,实现了早发现、早监控、早溯源的治理体系。”前述欧科云链负责人受访时指出。

跨境支付渠道或将重点监控

此外,个人账户的异常还与“地下钱庄”走跨境支付渠道有关,因此在前端对于个人账户实施风险管控,而后端则重点监控跨境支付领域的不法行为。

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公布了一批特大型跨境支付渠道的案件,其中一起甘肃破获的特大地下钱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756亿元,涉案银行账户多达8000多个,流水每天达数千万。此案件涉案银行账户有着相似的背景——不少是由沿海的进出口贸易企业,或是生产出口产品工厂的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开立的。

“之所以有同行选择用境内对私账户收取人民币货款,是因为用人民币结算没有结汇成本,到账速度更快。对于资金来源是否安全,我们无从分辨。这类结算方式容易被洗钱分子钻漏洞,从而让‘问题’资金流入合规合法账户,导致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4月14日,长三角地区一位外贸行业人士刘冰(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XTransfer联合创始人兼CRO姚伟春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当前环境下,外贸企业选择合规、稳定的收款账户尤为重要,作为一家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结合当下反洗钱政策趋严的形势,建议外贸企业应当注重对交易对象的资质等背景调查,选择合规的收款方式,谨慎使用自己的账户,拒绝利益诱惑。

在姚伟春看来,借助一些风控能力出色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外贸企业进行风险防范,同时更加快速、流畅地完成收款和结汇,达到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平衡点,尤其适合缺乏专业内控、财会人员的中小微企业。

“如果要根本性地解决外贸领域的支付及风控痛点,唯一的办法就是数字化、电子化。以XTransfer为例,通过与全球各国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跨国大集团级全球多币种统一结算平台,并自主研发反洗钱风控基础设施,在不降低银行反欺诈、反洗钱等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提供外贸收款、风控服务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XTransfer以真实的实物贸易背景为依托,确保每笔交易的合规性。基于大数据和AI驱动的智能风控系统,XTransfer保障客户的收款账户安全稳定可用。”姚伟春表示。

姚伟春最后强调,对于中小微外贸企业来说,务必要树立和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忌因利益诱惑掉入外贸骗局之中。


  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