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仪器分秒不停!95后“病毒猎手”与时间赛跑让病毒显形

仪器分秒不停!95后“病毒猎手”与时间赛跑让病毒显形
2022-04-09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史海燕


在上海的各个核酸采样点和方舱医院里,都可以看到湖北援沪医疗队的“大白”忙碌的身影。但还有一群“大白”,他们在看不见阳光的地方,每天几乎都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他们就是负责核酸样本检验的检验员们。



新冠病毒再狡猾,也逃不过“病毒猎手”的追捕,今年24岁的刘雅琴就是一位和时间赛跑的“病毒猎手”。刘雅琴在湖北石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得知医院将派检验人员驰援上海进行病毒检验工作,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援沪近一周的时间里,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兰卫方舱实验室,成为了刘雅琴与病毒战斗的主战场。



临出发前,叔叔提醒她带上老干妈



刘雅琴今年24岁,是位95后,在湖北石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2年前,刘雅琴还是一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未能有机会参与湖北抗疫,这一直是她心里一个小小的遗憾。



“上海抗疫需要支援,谁想去可以来我这里报名!”4月2日,刘雅琴从科室领导那里获知,医院将派检验人员驰援上海进行病毒检验工作,没有片刻犹豫,她就主动报了名。这是刘雅琴第一次去方舱实验室工作,报名时,同事问她,“这次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你不怕吗?”刘雅琴却觉得,能为上海早日战胜疫情做点事,她很开心。



申请通过以后,她将自己即将去上海支援的事告诉了父母。一向开明的父母对她的选择非常支持,“当时决定学医也是爸爸妈妈建议的,他们觉得医生能救死扶伤,是一群白衣天使,所以他们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医生。”支持的同时,父母也难免担心,临走前一直嘱咐她要好好保护自己,平安地回来。



叔叔得知她即将援沪的消息后,则开始操心她在上海的伙食问题,“上海那边的口味咱们吃不太惯,你记得带一瓶老干妈!”一向大大咧咧的刘雅琴并未将这个建议放在心上,“哪有这么严重,去了以后有啥就吃啥!”到达上海的第一天,雅琴开始有点后悔没能听叔叔的建议,但贴心的酒店工作人员提前准备的辣椒酱,很快就缓解了她初到异乡的不适应。



实验室里,她负责培养病毒揪出“内鬼”



4月3日,刘雅琴跟随湖北援沪医疗队来到上海,她被分配到宝山区兰卫方舱实验室三区,负责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区。方舱实验室三区,主要是对二区(样本制备区)已提取完成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产物分析。



整个检测过程中,如果说核酸提取的环节,是和病毒的“近身搏击”,那么刘雅琴负责的上机扩增,则是让病毒显形的终极环节。



刘雅琴说,如果把提取出来的核酸标本当作一盆水,新冠病毒这个“内鬼”就可能躲在里面,但因为水里有很多东西,而病毒又很细小,难以被发现。所以,检验人员需要先在核酸标本中加入扩增反应液,通过扩增作用,将可能存在的微小病毒片段成千上万倍地放大,病毒才会显出原形。



一般情况下,一组扩增的样本有91个,需要1.5小时至2小时,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必须等这一批结果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批标本扩增。



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是整个核酸检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核酸扩增可以由仪器自动完成,但报告分析审核却只能依靠人工,用肉眼观察和分析每份样本的扩增曲线,去判断结果的有效性,从成千上万条曲线中找出阳性结果。



每一组的结果出来后,刘雅琴和队友们需要盯着电脑屏幕,分析扩增曲线和数据,判读检测结果。一旦发现有阳性结果,他们需要加入相应的各种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弱阳性质控等,以确保检测结果可靠和准确。经过检验仍显示为阳性的样本,会通过传送带送回实验室二区进行双试剂复查,确保结果的准确。



援沪一周,她的工作日志本越写越满



“4月4日,下午22:30进实验室,4月5日,早上7: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7900管;4月6日,下午13:00进实验室,晚上23: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15124 管;4月7日,下午13:00进实验室,晚上23: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17108管……”每次工作结束,刘雅琴都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当天的工作日志。



令她最为难忘的是4月4日初到上海的第二天,她和队友们在实验室里值的第一个夜班。由于3日晚上刚到上海,4号上午还参加了培训,几乎没有好好休整的刘雅琴和队友们,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不断袭来的困意。实验室里,嗡嗡作响的仪器分秒不停地运转,一组组的核酸样本通过传送带送进来,大家靠着超强的意志力轮班坚持,实在困得不行就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一会,然后接着起来干活。第二天早上7时,她们迎着清晨的太阳走出了实验室。



每进一次实验室,刘雅琴和队友们都要穿着密闭的隔离服持续工作10个小时,处理上万份样本。考虑到每出一次实验室,都需要重新穿脱防护服,为了节省时间,刘雅琴和队友们常常会尽量不喝水,少吃东西,以减少去洗手间和休息的次数。每次从实验室出来,刘雅琴和队友们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经湿透,每次回到宿舍,她都会累得倒头就睡,但一觉醒来,她又会元气满满地投入第二天的紧张工作中。



援沪一周,刘雅琴的工作日志本越写越满,“每次觉得累的时候,看到日志本上的这么多数据,我感觉身体仿佛又充满了力量。检验的工作虽然辛苦而危险,但却非常有意义。”刘雅琴说,希望能尽自己小小的一份力,帮助上海早日战胜疫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