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圈魔圈法律精英齐加盟,新锐律所世辉凭什么受青睐?

红圈魔圈法律精英齐加盟,新锐律所世辉凭什么受青睐?
2020-06-23

  作者:周正 吴梦奇

  来源:智合

  2020年6月18日上午9时,京东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在超额配售权行使前,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约297.71亿港币,为今年以来港股最大公开发行项目。

  2017年,“中国分期电商第一股”乐信集团成功赴美上市;2018年,“人才服务科技第一股”猎聘赴港上市,“汽车新零售美股第一股”团车赴美上市,京东数科分拆重组及逾100亿人民币融资,京东物流分拆重组并完成25亿美元私募融资……这批重量级项目背后,都是同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公司的中国法律顾问。

  一家新兴律所,成立3年之内连续拿下这些极具行业影响力的IPO项目,并服务了互联网巨头京东的私募和上市,在整个中国律师业内也属罕见。如今,这家已经成立4年的律所,还在不断用突出的业绩连续斩获国际法律评级机构奖项,刷新着业界对它的认识。但同时,它在业内的形象却一直神秘。

  稍微了解它的人,可能知道这家律所的创始人来自于“红圈所”。而随着近几年接连有来自“红圈所”和“魔圈所”等国内外一线律所的业界精英加入,目前外部加盟合伙人数量已超过合伙人总数的一半。

  这家名叫世辉的律师事务所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不仅是一家律所,更希望打造一个持续开放的顶尖律界精英的创业和发展平台。”世辉创始合伙人姜慧芳律师说。

  经过数年在理念共识、制度设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初步验证,仍在高速成长的世辉,还希望哪些精英加盟?

  一、青年精英律师都去哪儿了?

  当下,商事领域企业选择律师的模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过往市场信息闭塞的时代,企业只能通过搜索律师事务所的公开资料来判定其整体服务实力,而无法直接判断将为自己服务的律师是否符合要求。

  但随着整个法律行业互联网化程度加深,信息壁垒被逐步打破,市场透明度越来越高,加之法务群体对于律师的辨识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已经能够更加精准地挑选出专业能力突出、项目经验丰富且与自身需求高度吻合的律师团队或个人。这种变化给那些技术精湛、综合能力强的青年律师提供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三四年前,我们能看到这种现象已经出现在法律市场当中:一个全新的律所品牌创立后,随即斩获了多个重量级项目业绩,并揽获众多国际法律评级机构的各大奖项,与业内一线律所,甚至是“红圈所”的业绩分量“平起平坐”。

  这类律所屈指可数,世辉就是其中之一。当2016年它创立的时候,“世辉”这两个字还不甚为外界所知。而到今天,世辉已经在资本市场、私募投融资、并购重组、基金设立、家族财富管理等领域享有声望。自2017年以来,世辉连续4年获得《钱伯斯亚太法律指南》私募领域重点推荐以及《商法》“年度卓越律所”大奖,自2018年以来世辉连续3年上榜《亚洲法律杂志》(ALB)“中国精品律所”,2019-2020年连续两年荣登The Legal 500和IFLR 1000等榜单。

  业内一线律所中,五到九年级的律师普遍面临着相似的尴尬处境:他们本都出身于国内最好的法学院校,且大多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也参与承办过不少一线项目,已经积淀了相当突出的专业能力和项目经验,但在越拉越长的晋升梯队中,却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漫漫长路。

  “晋升道路上‘拥堵’着大量非常优秀的青年律师,他们本应该获得更上一个层级的成长,但却受限于已经相对固化的制度设计,只能长期承担被动执行的角色。”看过太多类似实例的姜慧芳说,“在原有体系有幸熬成合伙人的,也大多只能从‘名为合伙人,实为资深律师’的授薪合伙人起步,或者不得不放弃一线业务,加入二三线律所做权益合伙人,从二三线业务开始打拼。

  姜慧芳还谈到,最近几年也出现一批新成立的律所,容纳了不少一线所出来的青年律师做合伙人。但这些律所合伙人的专业水准及服务质量难以仍然完全维持在一线水平,难以赢得顶级客户的信任,难以获得市场上最优质的项目。结果,青年精英律师不得不逐渐适应于二三线的业务和客户,难以保持原有的专业水准和市场站位。

  世辉是一家新兴律所,但它更像是代表了律师行业的生态面向未来整体性变革的一个最前沿的案例,代表着一种新的法律服务机构形态。世辉的创始人们,正是基于对客户与律师供需关系形成新常态的清晰理解,以及带着对行业内青年律师晋升发展固有问题的深入反思而创立了它。

  姜慧芳本人即是在工作五年后就成为环球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并曾是君合律师事务所最年轻的合伙人。她说,世辉是一个汇聚律界精英的开放平台,是具备创新性的专业化、一体化的法律服务平台,是未来法律服务市场新生态的探索者。

  世辉定位于成为顶尖的法律服务平台,用最好的薪酬,吸引最强的人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做市场上最好的项目。同时,世辉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聚集了一批来自各大一线律所极富创业精神的青年合伙人,给予他们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资源,赋能、加速其成长,共同创造、建设世辉的事业。第三,世辉结合了传统律所中公司制和团队制各自的优势:管理运营公司制,人才统一招聘、统一培养、统一薪资标准,合伙人在一个利润池中分配,重视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等等;项目承办团队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调配世辉内部的最优力量组建项目团队为客户提供各阶段所需服务,同时在企业发展中的多个重要环节上,无缝衔接配置不同专业领域的律师,以一个律所的整体力量提供企业发展从私募到上市的全周期服务。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世辉以其专业技能、高效反馈、创新服务及认真负责的执业风格,服务于众多高速发展的企业,所涉行业广泛,例如新零售、大消费、产业互联网、物流、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半导体、金融科技、智能设备等产业。

  高速发展的企业和项目迅速给予这种新锐尝试以积极回应。创立之后,世辉不仅接连承办了诸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型项目,尤其在跨境项目中展现出了扎实而具有创新性的服务能力。同时,让业界不少人感到惊讶和好奇的是,除创始合伙人外,世辉的主要力量是数十名执业五到十年的青年精英律师及合伙人,他们所展现出的综合能力已经远超过同样执业年限律师的平均水平,且仍展现出“高能态”的成长态势。

  这些青年精英律师们为什么要加入世辉,世辉又为什么选择了他们?

  二、青年精英律师的选择

  2018年,在汉坤工作的梁宏俊和在方达工作的赵培植遭遇了类似的困境:尽管他们都已经在国内的顶尖律所工作多年,高强度的项目承办经验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能力,也积累了不少客户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但希望短期内在原有律所成为一名合伙人,快速实现自我更上一个台阶和层次的跨越式发展及提升却并不容易,甚至会受到很多能力之外因素的限制。

  寻找一个发展中的新锐平台,能为自己提供释放潜能、事业再上台阶的空间和支持,成为两人的共识。当他们把目光投向市场中的成长型律所时,共同发现了一个“神奇现象”——有一家不做宣传默默无闻的新所,却频频出现在大型项目中作为“红圈所”的对手,且在专业能力和客户质量上都具有很高水准。

  仅仅经过两次的见面沟通,两人就选择加入了世辉。梁宏俊说,除了能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获得职业层次的提升外,更加吸引二人的是世辉合伙人“事业伙伴”的内涵,是亲身参与设计和建设一家新兴律所的机会。

  赵培植仍然清晰地记得和世辉创始合伙人牛振宇律师第一次沟通时的场景。“印象最深刻的是,别的律所往往会谈团队、成本和分配,而牛律师讲的全都是理念和愿景,是希望将世辉打造成一个能成就精英法律人职业梦想的平台。”这一点也深深地击中他们内心,点燃了他们参与创建世辉这项事业的激情。

  以合伙人身份加入世辉后,两人随即面临着身份转换带来的严峻考验:共创事业共享收益的前提,是共担事务所的成本和风险。世辉没有授薪合伙人,只有权益合伙人,这是与众多老牌一线律所从律师层级到资深顾问、授薪合伙人、二级合伙人再到一级合伙人漫长晋升路的巨大区别。梁宏俊认为,这是对于业内传统合伙人制度的彻底突破,又或者可以认为是“返璞归真”,即所谓律所的合伙人就是真正意义上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事业伙伴,而不应该只是高年级律师的另一种头衔。

  世辉近年来引得业内高度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在于其“工作满五年即可申请晋升合伙人”的制度设计。在世辉,工作满五年的资深律师即有资格提交晋升成为合伙人的申请,而且,这个机会向整个市场开放,包括众多其他一线律所的青年精英律师。但事务所会从价值观匹配、过往参与项目表现、专业服务能力、客户满意度评价、创业精神等多个维度予以严苛考察,遴选、拔擢表现卓越的青年精英律师成为世辉的合伙人。

  “除了价值观需要高度契合之外,所有维度都是为了预判其成长潜能。”姜慧芳说,这些本就是国内最优秀的法学毕业生历经了五年的高强度项目锤炼后,已经完全具备成为合伙人的专业能力,世辉要做的,是绝不让执业年限成为其成长的限制,而是以最开放的通道和最充分的支持,为这些有着巨大成长潜能和成长空间的青年精英们加速、赋能,使他们成为投资未来的世辉事业建设者。

  梁宏俊和赵培植都对此感受深刻,成为世辉合伙人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认可,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虽然他们都已经具备成熟的专业能力,但在商业思维、客户服务技巧、市场拓展意识、律所管理能力等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和成长的空间。成为合伙人两年来,两人都获得了飞速的成长。在姜慧芳看来,梁宏俊有着超越其年龄的成熟度,具备系统性思维,且在事务所管理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很有奉献精神,赵培植已经牵头承办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基金设立项目,业务能力和客户评价远超出其执业年限对应的水平。

  而让世辉其他合伙人都很感慨的是,梁宏俊和赵培植两人的家都在上海,为了加入世辉一起“创业”,两年时间一直每周奔波往返于北上之间。2019年世辉筹建上海办公室,便顺理成章地由二人牵头负责。从红圈所的资深律师,到世辉的权益合伙人,再到负责新办公室的建设,世辉给予青年合伙人的赋能和加速在两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红圈魔圈法律精英接连加盟

  近两年,接连不断有来自“红圈所”和“魔圈所”的法律精英(甚至包括不少“红圈所”的合伙人)“前赴后继”地加盟,让世辉在突出的业绩表现之外又引得业界高度关注和好奇。

  2019年,已经在通商做到合伙人的李晓梅通过朋友推荐认识了世辉创始合伙人牛振宇律师。李晓梅的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均在中国政法大学取得。沟通中,牛振宇介绍了世辉打破行业现状,创办一家不一样的律所的初衷和努力,引发了她的强烈共鸣。

  “整个法律市场仍在高速发展,应该有一家机构去突破所谓的传统规则,去实践新的想法,创造新的事业。”深受打动的李晓梅决定加入这个创业平台。主做境外资本市场的她也迅速成为世辉资本市场领域的骨干力量,并且已经参与承办了一系列重量级项目,例如燃石医学赴美上市、京东集团香港二次上市等。

  2019年末,同样在通商工作近十年、已是合伙人的张健也经过接触加盟世辉。张健拥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硕士学位,同时拥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硕士学位。

  除了选择一个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平台之外,最为打动他的是世辉改变原有公司制和团队制律所一些固有弊端的创新尝试,以及共同打造一个新品牌的创业激情和事业成就感。此前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的融合经验也使得他一加入便在资本市场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作为主办合伙人,协助京东集团完成了香港二次上市项目。该项目也是本年度香港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的公开发行项目。

  2020年5月,海问资深顾问张芳雪以合伙人身份加盟世辉,进一步提升了世辉资本市场业务A股上市领域的服务实力。她的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也均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获得。

  仅有三次的前期沟通,在事务所的价值观、职业发展的构想和未来市场前景的预判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让张芳雪深刻感受到了合伙人彼此之间的“气场相合”,而在业务上追求卓越是所有合伙人的共同特点。“一群人聚在一起,一定要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所以很快就决定加入,大家一起来做一些事情。”张芳雪说。

  2019年9月,在“魔圈所”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执业多年的张晓晨加盟世辉。张晓晨不仅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三个学位,还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就读当年被授予其最高荣誉“肯特学者”(James Kent Scholar),并于此前先后在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和方达律师事务所执业,同时具备中国法律职业资格和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

  近年来,中国律所在跨境法律服务中的实力和地位不断提升,也吸引着张晓晨这样的外所精英加盟。世辉精英化的合伙人群体,优质的项目资源,“卓越、创新、分享、成长”的价值观都是让他决定加入的重要方面。在世辉,他在外所历练的跨境并购专业能力得以发挥,代表京东等战略客户主办了一系列重大的境内外并购项目。同时,也作为事务所的“主人翁”参与律所建设,深度参与负责了上海办公室的建设和外联工作。

  四、投资未来,共创卓越

  在世辉,合伙人不再是律师执业的“终极目标”,而是开启持续成长、不断进取的新阶段,是用事务所真正主人的身份、心态和标准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为了赋能、加速这些事业建设者的成长,世辉内部要求每一位合伙人都要成长为“真正的合伙人/四有合伙人”,即:有专业、有团队、有分配、有客户。世辉在制度设计和资源倾斜上都给青年合伙人以尽可能充分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在世辉,没有“某合伙人的客户”的说法,只有“世辉的客户”的概念,这是世辉高度公司化的一个最为核心的体现。相比在其他律所的客户来源的神秘性,世辉合伙人会相互无私分享市场开拓的方法和渠道,并鼓励青年合伙人们在项目上大展拳脚,给予他们充分的权限去与每一个客户建立自己的联系,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其他能力开拓新项目、新客户。

  “这样做不是为了带来这个项目的合伙人,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也是为了整个世辉的发展。”赵培植感言,这样的机制激励每个人都会在项目中投入超过100%的努力,而竭心尽力的服务一定会得到客户的认可,从而实现“一生二、二生四”甚至是几何量级的客户拓展,这是世辉作为一个集体得以高速成长的根本保证。

  同时,提供案源的资深合伙人也会深度参与项目承办,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分享客户服务经验。梁宏俊参加的某个上市项目中,提供案源的私募领域合伙人就与项目组人员一起连夜讨论、修改服务方案。最终,紧密合作之下诞生的方案不仅体现了世辉律师精专的专业能力,解决了客户上市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些合规问题,而且还找到了一个能够满足各方商业诉求的平衡点,获得客户高度评价。

  从私募到上市,客户的发展阶段变化,合伙人之间不仅在不同业务领域之间顺利交接,而且上一服务阶段的合伙人还会深入分享客户特点和服务经验,甚至会定期陪同拜访,实现客户服务在不同合伙人之间的“无缝衔接”。这一过程中,资深合伙人们“手把手”带教传递的不仅是法律知识和技能,更是商业思维和客户服务经验,这些都是在传统律所中难以获得的。而长期服务前沿行业的经历,使青年合伙人们能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提升自己的视野高度和思维能力。在世辉,青年合伙人得到的是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世辉的合伙人都是权益合伙人,意味着真正按合伙人的方式分配,共享收益,共担风险。针对还在客户开拓初期的青年合伙人,世辉设计了一套保障机制,为他们安排了一定时间的“保护期”,期间事务所将通过律所项目输送等各种方式给予他们执业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高速自我锻炼成长。“这些青年合伙人可能还没有在市场上证明自己,但他未来必然会证明自己。我们不能让生活上的成本开销成为阻碍他们快速成长的障碍。”赵培植这样理解这套制度设计。

  对于有一定业务发展的青年合伙人,世辉会鼓励其建立直接带教的业务团队,独立成组,一方面锻炼其管理能力,作为合伙人承担起培养和提携新律师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扩大其服务半径,能够为更多的客户服务,逐步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声誉。

  “世辉投资的是未来。”梁宏俊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其他律所做的是PE投资,只选择‘成熟人才’,那世辉做的是一个个VC投资,更在意精英人才的无限成长潜力与发展空间。”

  正如前文所言,一线市场中几乎每家律所都有大量业务能力突出,但在原有体制机制下难以成为一个真正合伙人的优秀资深律师或青年合伙人,他们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实现蜕变的机会,也渴望共同参与建设一个事业平台。

  有激励、有培养、有保障,世辉想做的,就是解决这个“行业BUG”,打造顶尖律界精英共同创业和发展的平台。充分灌溉、培育、提携、赋能,让卓越的精英律师人才获得最有效的、最快速的、不设限的成长蜕变,成为“四有合伙人”,成为世辉重要的建设者,共同追求卓越,成就他们的职业梦想。最终,以世辉的尝试,改变行业的现状,营造新的生态——这即是世辉“投资未来”的真谛。

  五、结语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创立四年,世辉此前在合伙人招募上一直相当谨慎,更多采用内推方式。姜慧芳说,为中国顶尖律界精英提供一个持续开放的创业及发展平台,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业,理念和制度都需要阶段性验证。

  创立四年,世辉已经可以自信地向行业宣告自己的梦想,为了广纳各路律界精英,世辉管理委员会还专门以“mylawdream”命名开设了一个非常具有英雄主义情怀的合伙人招选专用邮箱,以“英雄与梦想”为主题,张开怀抱欢迎更多的律界精英加盟。无论是投融资、并购、上市、基金设立、财富管理、海外投资等世辉现有业务领域的律界精英,还是争议解决、生命健康、知识产权、数据合规、劳动人事、银行或房地产等尚需扩充的业务领域的行业翘楚,世辉都愿意给彼此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

  2020年,上海办公室的落成代表着世辉全国布局的开启,深圳、广州和三亚办公室也在筹备之列。且看世辉如何广结律界精英,打造律师新平台,创造行业新生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内容右侧1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