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万人大会释放新信号 社科院张斌:尽快发行万亿特别国债

17万人大会释放新信号 社科院张斌:尽快发行万亿特别国债
2019-06-13

[摘要] 发行特别国债可增加全社会的广义信贷,弥补疫情阶段的商业贷款下降,有助于保持广义信贷增长的基本稳定。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还在继续,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继续平稳健康发展同样迫在眉睫。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场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从中央到县团级,共有17万人参加,被誉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电视电话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坦言,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短期冲击,需重点关注潜在风险。”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济运行会遭遇各种冲击,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是一种罕见的冲击类型,对经济的影响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负面影响非常显著,但随着情况好转,其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逐渐消退,不会改变宏观经济运行的中长期轨迹;二是疫情对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有些部门受影响突出、有些则不太突出;有些部门的受影响时间长、有些时间短;有些部门的损失可以弥补、有些则难以弥补等。

关注短期内的信贷塌方风险

时代周报:此次疫情对哪些部门冲击较大?

张斌:疫情冲击下,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速会有大幅显著下滑。

从收入法角度来看,名义GDP损失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会有显著差异。从过去的经验来讲,按受损程度排序,非金融企业利润损失最严重,其中又以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受损尤为突出;其次是政府公共财政收入,收支缺口将明显放大;再次是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劳动密集型部门中,具有较高流动性的低收入群体受损突出。

时代周报:就全国经济层面而言,有哪些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张斌:疫情带来的损失,有些已经充分暴露,有些尚未充分暴露。在我看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3方面的潜在风险。

首先是短期内的信贷塌方风险。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伴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大幅下降;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幅下降,势必影响到地方政府基建相关贷款。近年来,住房抵押贷款和基建相关贷款在我国新增贷款中占比超过60%,如果两者双双大幅下降,再加上企业贷款难有起色,全社会新增信贷可能面临塌方风险,严重打击全社会新增购买力和总需求,给宏观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从疫情好转到房地产销售好转,再到房地产经营状况和预期好转,再到购置土地增加,是需要时间的,并非疫情好转之后,新增信贷压力就能立即消除;

其次是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缺口放大的次生伤害风险。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放大,可能会延迟一些经常性开支的正常支付,让一些对抗疫情的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地;可能会因为资金问题延迟项目开工;可能会从不合理渠道筹措资金;可能会向企业摊派……这些都会给接下来的经济运行带来新的压力。

最后,还需要关注新冠病毒会不会长期持续传播,关注新冠病毒会不会在国外大面积传播、继而影响全球经济。

应发行1万亿—1.5万亿规模特别国债

时代周报: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此次疫情冲击?

张斌: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一次性的短期冲击,需要根据疫情冲击的特征设计应对政策,对症下药。

一是根据各地疫情和防治能力安排复工,尽快让经济恢复到正常轨道;二是合理补偿在疫情冲击中受损的部门和群体。这些政策措施的价值不仅在于补偿,更重要的作用是避免企业承受过度压力而大量破产,恢复全社会购买力。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同时恢复供给和需求,提高社会总产出。重点补偿和帮助对象则是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低收入劳动者;三是为尚未充分暴露、但可能会发生的损失做好事前准备。

时代周报:23日的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围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财政政策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斌:从政策工具角度看,财政政策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财政政策具有精准定向、暂时性、政策滞后时间短等特征,适用于应对疫情的一次性短期冲击。我们看到,政府已经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帮助最需要支持的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同时,需要尽快发行特别国债、弥补政府收支缺口,这是防止广义信贷塌方和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次生伤害的关键保障。

发行特别国债可增加全社会的广义信贷,弥补疫情阶段的商业贷款下降,有助于保持广义信贷增长的基本稳定。凭借政府信用发行低成本、长周期的特别国债,是为收支缺口融资的最佳方式。我们要汲取过去经济刺激方案的教训,政府收支缺口不能让地方政府从商业金融机构融资,这样做其实是放弃了利用政府信用低成本融资的优势,不仅融资成本更高,还可能给金融机构留下大量不良资产,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收支缺口也不能让企业买单,这样做没有起到帮助居民和企业部门渡过难关的政策初衷。粗略估算,大致需要1万亿-1.5万亿特别国债规模,以填补各项优惠政策和增加支出所需的资金。

时代周报:宏观政策工具箱里,货币政策能做些什么?

张斌:货币政策中的总量政策工具不具备针对性,不能限定特定时间,且有较长的政策时滞,不适合用于应对疫情冲击。所以,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一、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二、防范疫情可能对广义信贷带来的严重负面冲击;三、力争让经济增速重回潜在经济增速。货币总量政策发挥作用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性,这就要求货币政策调整不能只看眼前,必须具有前瞻性。

我建议,货币政策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与房地产信贷相关的政策。在过去房价持续高涨、囤地囤房盛行的时期,严格限制开发商贷款有一定合理性。近年来房价相对稳定,房地产市场集中度提高,依靠囤地囤房盈利模式难以持续,让位于快进快出提高周转率的盈利模式,对开发商贷款的严格限制,已经起不到防控房地产开发商投机炒作的目的,反而制约了住房供给,不利于抑制房价上涨。

调整住房抵押贷款,不仅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也关系到房地产部门产业链和地方政府基金收入,是保持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撑。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政策限制需要根据地方情况因地制宜,给地方政府留下更大的政策灵活性。房地产信贷相关政策调整并非专门应对疫情冲击,但能防范疫情冲击下房地产销售下降带来的连锁反应,防止短期内住房抵押贷款和基建相关贷款叠加的信贷塌方风险。

复工复产不能全国“一刀切”

时代周报:目前中小企业是复工复产的难点和重点。应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问题?

张斌:各地政府已经采取鼓励复工的政策优惠措施,中央政府也出台了帮助恢复物流的一揽子措施,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措施。这些措施,都精准定位地帮助了小微企业。

目前,人力成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成本中占比高达60%-70%,社保缴费和公积金在人力成本中占比30%-40%。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能够有针对性地缓解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困难。除了这些已经出台的政策,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出台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给予1-3个月的税收减免、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等相关政策。

时代周报:24日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介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协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如何协调推动?央企、大型国企等龙头企业是否应该发挥表率作用?

张斌:每家企业都在产业链上。复工复产不是一家两家企业的问题,是个系统问题。

处于民生中枢纽位置的行业和企业包括央企和国有企业,更需要创造条件,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尽快复工复产。

既要帮助社会公众消除对疫情的过度恐惧情绪,也要消除盲目乐观情绪。这就需要及时通报疫情进展、普及对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让全社会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和应对疫情冲击。有必要时,还可以开展复工复产企业的疫情防控经验交流。

时代周报:今天上午,广东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另外还有5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分别是甘肃、辽宁、贵州、云南、山西。其中,山西调整为二级响应,其余四省调整为三级响应。这是否意味着,全国大规模的复工复产已经开始了?

张斌:中央政府需要做好信息发布、科学指引、援助之手、配合协调等各方工作。能不能尽快复工复产,地方政府还是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疫情防治能力以及其他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决定,不能全国“一刀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