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薄壳薄壳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薄壳薄壳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2019-06-28

null

老虎一直有一个观点:人的味蕾是有记忆的,与家乡有关,与童年有关。所以曾经问过一个潮汕的朋友,最想念家乡的什么美味,他脱口而出的是:薄壳米!就像另一个青岛的朋友脱口而出“嘎啦(蛤蜊)”一样。

有一年,老虎带队拍了一部美食纪录片《搜鲜记》,那位潮汕的朋友听说有一集要到汕头去拍,就告诉老虎一定要去拍拍,去尝尝薄壳米,言此物肉质肥嫩,色香诱人,味美可口,说的让人很是神往。

终于来到汕头,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张新民老师,张老师带老虎一行到了澄海区一家叫壮雄薄壳宴的地方,在这里,老虎不仅品尝到了十余道用薄壳米做的美味薄壳宴,更有幸一睹薄壳米的所有过程,特别是出海打捞薄壳米。乘舟破浪,在大海中体验渔民传统收割薄壳的艰辛,让老虎颇有感触,每一粒薄壳米,每一个薄壳都凝结了潮汕人的汗水和智慧。

null

张老师告诉我,薄壳,学名“寻氏肌蛤”,因壳薄故而称为薄壳,生长繁殖在浅海湾的滩涂中,据称薄壳的人工养殖就是潮汕人首创的。清嘉庆《澄海县志》中已经有了薄壳场的记载:“薄壳,聚房生海泥中,百十相黏,形似凤眼,壳青色而薄,一名凤眼蚬,夏月出佳,至秋味渐瘠。邑亦有薄壳场,其业与蚶场类。”渔民们采捞薄壳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肥嫩肉粒而俗称“薄壳米”。

null


打捞薄壳是一件极其辛苦之事,老虎一行与几位渔民大哥一同出海,到浅湾养殖之处,渔民大哥先将两张底部带网的木框放置船两旁,用两条原木捆绑固定于船上,准备完毕,渔民大哥脱衣下水,一人在木框网中接应,一人拖一个边缘形似镰刀的拖网,憋气潜入海底,收割薄壳,接应之人拉拖网上绳索,将打捞上的薄壳置入木框网中,来回冲洗,冲去表面的泥土,一兜薄壳终于打捞成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内容右侧1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