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一直有一个观点:人的味蕾是有记忆的,与家乡有关,与童年有关。所以曾经问过一个潮汕的朋友,最想念家乡的什么美味,他脱口而出的是:薄壳米!就像另一个青岛的朋友脱口而出“嘎啦(蛤蜊)”一样。
有一年,老虎带队拍了一部美食纪录片《搜鲜记》,那位潮汕的朋友听说有一集要到汕头去拍,就告诉老虎一定要去拍拍,去尝尝薄壳米,言此物肉质肥嫩,色香诱人,味美可口,说的让人很是神往。
终于来到汕头,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张新民老师,张老师带老虎一行到了澄海区一家叫壮雄薄壳宴的地方,在这里,老虎不仅品尝到了十余道用薄壳米做的美味薄壳宴,更有幸一睹薄壳米的所有过程,特别是出海打捞薄壳米。乘舟破浪,在大海中体验渔民传统收割薄壳的艰辛,让老虎颇有感触,每一粒薄壳米,每一个薄壳都凝结了潮汕人的汗水和智慧。
张老师告诉我,薄壳,学名“寻氏肌蛤”,因壳薄故而称为薄壳,生长繁殖在浅海湾的滩涂中,据称薄壳的人工养殖就是潮汕人首创的。清嘉庆《澄海县志》中已经有了薄壳场的记载:“薄壳,聚房生海泥中,百十相黏,形似凤眼,壳青色而薄,一名凤眼蚬,夏月出佳,至秋味渐瘠。邑亦有薄壳场,其业与蚶场类。”渔民们采捞薄壳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肥嫩肉粒而俗称“薄壳米”。
打捞薄壳是一件极其辛苦之事,老虎一行与几位渔民大哥一同出海,到浅湾养殖之处,渔民大哥先将两张底部带网的木框放置船两旁,用两条原木捆绑固定于船上,准备完毕,渔民大哥脱衣下水,一人在木框网中接应,一人拖一个边缘形似镰刀的拖网,憋气潜入海底,收割薄壳,接应之人拉拖网上绳索,将打捞上的薄壳置入木框网中,来回冲洗,冲去表面的泥土,一兜薄壳终于打捞成功。
精彩图片
推荐新闻
- 【 时政】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 时政】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 时政】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 时政】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 时政】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 时政】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 时政】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 时政】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 时政】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 科技】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
精彩图片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1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2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3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4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5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6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7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8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9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10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