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定这么一个题目?主办方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一是今年8月份,新民说推出了《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二是这样的主题设定,与两位主讲嘉宾有直接的关联。在中国,要谈法治,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就是贺卫方先生,贺卫方先生几乎是中国法治苦难的表征;但要谈中国的法治,可能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其实还有一个无法绕过的人,那就是王人博先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人博先生就有《法治论》出版,是在国内外法学界极具影响的一本名著,也是中国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
沙龙伊始,贺卫方与王人博分别就如何理解乡愁做了表述。贺卫方指出,法治和乡愁,按理应该是冲突性的修辞,就好比说“温情脉脉的帝国主义”,或者“像火一样的冰冷”,但这样一种冲突性的修辞其实是非常美好的事情,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比较温柔的角度去理解法治。然后贺卫方从乡愁联系到乡土中国,着重探讨了法律和规矩的差异,并结合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和近代中国的法律史,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近代以来,尤其是1902年以来,我们从西方引进了各种各样的法律规范、机构与模式,但引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变形的过程,几乎面目全非,为什么?这是否跟我们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定的文化传统有某种特别深切的关联?是不是说,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可能我们不仅仅说要天天盯着法院,天天盯着人大,天天盯着法律职业,我们还需要想方设法地改造我们的社会?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