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性乐观的叶少华(化名)来说,生活并不像人们对北漂族所定义的那样,充满心酸和窘境。他也曾遭遇过租房的坎坷,却也在其中慢慢成长,不乏酸甜苦辣;在忙碌生活中,他也有过困惑和疲惫,却也能适当的自我解压。
就像叶少华说的,他并不抱怨现在的租房生活,因为总有甜蜜之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我租住过的房子所带给我的温暖与心酸,回忆那些日子,我仍感谢那些热情的室友。”
租房靠运气,再辛苦也是经历
27岁的叶少华,在北京某网站就职做编辑,现在他最担心的是离开自己目前租住的房子时能否拿到押金,尽管他刚刚才搬进这个新家。这已经是他来北京2年换的第4个住所,每换一次房,他对房屋面积和配套设施的要求都会有所提升,而相应的,房租支出由原先的每月1300元涨至现在的2000元,已接近他月收入的1/2。
2年前,叶少华在深圳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带着自己闯世界的梦想来到北京,最初找了家小旅馆落脚,每天70元的房费。
一周以后,他顺利的在位于五道口的科学院家属楼租下一间10多平米的房子。“租房有时候真是靠运气”,叶少华说,那次的租房经历很愉快,不仅住房条件还不错,房租也算便宜。
2013年3月,因房东要卖房,叶少华不得不在一个月内搬走,于是匆忙之下,在单位附近的紫竹桥随便找到一处房子,房租也涨到接近每月1400元。这次租房,让叶少华对中介的坏印象降到最低点,也因为这次经历,叶少华被扣了4500块钱。
“那是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被隔断成10多间。房子是上一家租客找中介租的,间接还是要和中介签合同。住了不到一个月,隔壁间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搬进来3个人,每天都传出一股长期不洗澡的怪味。”
叶少华是个讲究生活品质的人,有怪味的居住环境让他觉得很尴尬,“那段时间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走太近,总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股味道。”
“和中介反映这事,说会处理但一直也没动静,我就提出退房,但按合同得先找到下一家住进来,中介才能退押金。我一直没找到,中介也不肯退钱,说我违约,一切要按合同办。” 想到被中介扣下的4500块钱,叶少华觉得无奈又委屈,“其实中介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他们有义务维护房子的居住环境,我的合同里写着房间最多只能住一到两个人。”
这是叶少华第一次和中介打交道,也是他认为的最后一次。虽然他也有找相关部门反映过,最后,中介还是扣了他两个月的押金和剩下十几天的房子空置费。
从紫竹桥搬出来,叶少华租到了第3家房子,但由于房东家人外出,他只能租住两个月当过渡房,庆幸的是,房子就在单位对面,也算是暂时落脚。但两个月很快,感觉上才安定下来,就面对了需要再次找房子搬家的事实。
最终,叶少华租到了现在的房子,仍然是在单位附近,一年合同期,每月租金2000元。频繁找房的事总算暂时告一段落,叶少华开始踏实地享受走路上班的幸福生活。
尽管如此,对于已经租住的房子,叶少华还是会有自己的疑虑,“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押金退不回来。”叶少华说话的语气中流露出对沉重押金的抵触,“其实租房合同对租房者要求太苛刻,定金、押金加上3个月房租。加起来5个月,将近10000万块钱,房东要是不讲理,不退给我,我也没什么办法。”
北漂生活要有滋有味
叶少华不大喜欢提这些事情,说的很少,他脸上最常见到的就是灿烂的笑容,自己私下里一个人时也是如此, “其实我对这些遭遇很少抱怨,或者找人诉苦。毕竟租房也是种经历,不一定要记那些苦闷的事,甜蜜的事更应记在心里。”
“每次换房,我都会在旧房里拍照留念。”叶少华很细心,手机里存了不少以前租房的照片,“我记得,第一次租房时房东人特别好,搬走时还跟我说,以后有问题可以找她,那时还跟一个合租的伙伴留下了联系方式。”
对于在外生活的人来说,租房的日子有些孤独,很渴望温暖。有一件事情叶少华印象很深,就是在合租房里和房客一起吃饭。
“当时住在过渡房里,房东是湖南人,做得一手好菜,有一天他主动邀请我一起吃饭。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合租的人在北京吃家常菜,那才是家的味道,回想起来都很温馨。”
虽然叶少华在北京不曾有过一个真正的家,租住过的房子也不过10多平方米,仅能容纳下一张床和一颗心,但叶少华却觉得,只要心在哪儿,家便在哪儿。现在的叶少华,每个月除了正常花销还能存下一些钱,“中午在公司食堂吃饭省了不少钱,虽然每月有2000块的房租,还能有些结余。”闲时,叶少华还喜欢到各地走走逛逛。
叶少华有时也会回想起自己用一个小箱子一趟一趟往返于两个出租屋之间搬家的样子,但他仍然愿意笑看那些日子,“租房住比较辛苦,但也可以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北京生活,面对的竞争更激烈,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也要能禁受住挫折甚至失败,我还不知道我是否会一直住在这里,未来会怎样,但如果有一天我离开北京,在这里的日子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