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在创新图变(短期风险大)与稳定求利(短期风险小)之间,在任领导人选择了后者。本文是虎嗅编辑MoonBright对于福布斯网站文章《微软正处于崩溃的边缘?》的读后感:
Windows 8看上去更像是上一代成功产品Windows 7的分支版本,全球新兴市场的表现是挽救微软未来市场中坚力量。支持者认为Windows 8背后微软雄厚的技术力量,使得它在与其他竞争者的长跑竞争中,会依然保持用户份额的领先。这不乏历史事实支持:从上世纪1980年底与IBM、苹果公司的竞争胜利,到1990年代与网景、Novell与联邦法院裁判。但是,时代的本质变了。进入千禧年后,微软就不太能跟得上互联网的步伐,直到现在的移动时代,被落得更远。
矛盾
与其他几家以互联网服务为主的公司相比,如:谷歌、Facebook以及打造封闭生态的苹果,微软的赢利更多来自于企业市场,广泛的用户基础则来自PC对那个年代的主宰。而如今的趋势,企业服务被其他公司的产品蚕食,例如私有云计算服务;同时微软在线用户黏性不仅受到其它社交网络和谷歌Web邮件服务的蚕食,更被微软自相矛盾的缩减行为所削弱。
一方面,微软的掌门人不惜以牺牲(或许是以不挣钱为由)互联网服务为代价,强势保护目前现金流强大的Office和Windows Servers部门。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用户可以将更多的工作直接放在互联网上,所以微软也不得不花大价钱收购Yammer和Skype(它甚至还关闭了Live品牌,打算将分裂的用户群统一同一个帐号下,这模仿自苹果的封闭模式)。这些看上去有些不一致的举动,反映出微软在互联网与移动年代的自顾不睱,既要满足赢利压力,又要追赶对手超快的软硬件迭代速度。
冒进
Windows 8的冒进受到不少批评,只能说明苹果iOS在移动市场造成的影响力远超过目前其他所有的企业,给微软造成压力太大。现在,在人们看来,移动市场上苹果和谷歌看上去像一个巨人,而微软则变成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Windows Phone 7.5戛然而止,这算是微软试错的纠正,但给用户留下的疑问:“继续用微软的产品靠谱嘛?”微软自身的表现让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消费者选择其他公司的产品,例如Mac。
竞争对手们用实际行动逐步拉大与微软现有移动产品的距离。Android虽然分化,但产品的流畅度已经和iOS齐头并进,效能和应用数量超越苹果公司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苹果系统在全平台体验的竞争中,依然保持着固有优势和强劲的增长势头。而微软,就像一些对手揶揄微软和诺基亚的合作,它们“更像是相互搀扶的两位老人”。
那些曾经受惠于Windows生态的PC厂商,如宏碁、惠普等公司也表示了对微软有所失望,因为微软正希望通过效仿竞争对手,以继续保持在Windows生态池中最大受益者的地位。一些从开源操作系统中操练出来的厂商也重新选择Windows Phone,不过是希望自己的手中再多一张筹码。
牺牲品
Steve Sinofsky的离职是微软对Windows 8的褒贬不一的情况下,给予高管与股东们的一种交代。在此之前,微软残酷的内部竞争方式已经送走了XBOX的缔造者Robbie Bach和J Allard,J Allard是在Kin的失败和Courier冒险尝试后很快的就结束了他在微软职业生涯。行业人士确信,Courier这款产品是以牺牲微软Windows+Office为代价,这是两位掌门人不允许的。但是,2010年那次尝试或许能让消费者看见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微软。不过没有“如果”,现实情况是,Sinofsky和Allard成为目前微软艰难处境的牺牲品。
在外界看来,微软采用了保守的态度来改良现有产品,未能有效满足对产品越来越苛求的消费者,一个混合的产品概念留给科技评论者一次难得
的调侃机会,竞争者也用“令人困惑”和“妥协”来挤兑对微软新产品的不屑。
但从掌权者角度,他们看重的是现有商业盈利模式,以确保其企业稳固的统治力。
于是,在创新图变(短期风险大)与稳定求利(短期风险小)之间,在任领导人选择了后者。
相比其他的互联网服务,微软的互联网服务对于新兴市场的用户特别是中国用户更容易达到一些,更能直接感受到变化。因此在中国微软的优势依然明显。在本文结束时,媒体曝出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甚至可能采用免费授权方式,如果这成真的,这几乎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颠覆,但其核心依然是保护用户选择微软企业软件服务和Office。
微软能否沿着Office之路玩转移动市场,依然令人充满期待。在Win8旧瓶装新酒的非议下,微软的改变也还是看的见的,特别是在互联网产品上:更强性能和更全面兼容HTML5浏览器IE10;Web邮箱升级Outlook.com;SkyDrive高速可靠的云存储服务……
来源:WPD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