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洪旭朝 葛桂凤 上海报道
9月29日,由嵊州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嵊归来 美味嵊州”暨“嵊州小吃”互联网+平台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观网和上海媒体及浙江媒体共100多家媒体见证了这次盛会。
“嵊州小吃”互联网+平台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记者洪旭朝摄)
今年7月,嵊州市政府决定,正式启动“嵊州小吃”互联网平台建设。由嵊州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成立嵊州市益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实施。8月30日,“嵊州小吃”网上交易平台技术程序已开发完成,并正式投入试运行。用户只需在手机微信打开小程序,就可进行网上交易。
“嵊州小吃”互联网+平台得到了嵊州本地饮食行业的积极响应。从9月初以来,不到1个月时间,平台已有500多家小吃店上架。“益嘉网络”总经理周斌告诉记者,这其中,平台让利多是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合同协议,上架小吃店仅支付远远低于其他第三方平台的扣点作为平台管理和维护费。目前已经与国内主流的同城配送公司实现系统连接,实现同城配送,让更多的小吃经营户受益。另外平台还与华夏银行合作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用户可以直接网上申请贷款,10分钟实现额度内的贷款到帐,并且不需要用户直接持有华夏银行卡。B2B供应链方案也为经营户解决了原材料配料采购的问题,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平台与第三方广告投放平台合作推出店内硬屏广告业务,惠及商家。周斌说,所有上架小吃店必须经过严格审核,通过品质化、精细化、多样化等管理方式,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优品质的外卖服务。 据了解,嵊州市益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已与蜂鸟配送开放平台签约合作,这也为“嵊州小吃”互联网+平台运行提供了保障。
嵊州小吃主要品种(记者洪旭朝摄)
嵊州人凭着一手好手艺闯天上。越来越多的嵊州人开始外出创业,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嵊州一直采取“政府买单、免费培训”方式,把地方特色的嵊州小吃培训项目列入每年的培训计划中。10多年来,共培训150期,85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政府投入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包括小笼包在内的技能培训费用。由嵊州起草制订的 “小笼包制作” 专项能力规范,获批浙江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开发项目,成为全省行业技能考核认定的标准模板。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嵊州小笼包不走样、不走味。 近年来,嵊州通过全国小笼包邀请赛等多种方式,逐渐将其打造成集品牌化、多元化、专业化为一体的重要产业,为小吃文化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奠定了基础。 今年初起实施的“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首先解决小吃行业的形式标准和服务规范,重点“统一店招、统一服装、统一蒸具、统一宣传”,并分步在全国开设1000家具有示范样板意义的旗舰店和便利店。深度挖掘小吃背后的文化底蕴,记录着108种小吃传承人、食材和配方的嵊州小吃名录正在编撰中。 目前,嵊州小吃集聚区、特色街、特色小镇等一系列承载着小吃文化的涵养地也应运而生。在嵊州越剧艺术城,占地面积1430平方米的嵊州小吃城正在建设,将于明年5月运营,届时这个嵊州小吃非遗文化传承核心基地将与越剧文化相融合。在嵊州吾悦广场,正在打造一个名为“剡溪印”的小吃一条街品牌,对嵊州各个品类的小吃品鉴、体验互动、传承工艺、文化展示等活态传承;以特色小吃著称的黄泽镇,正在布局集小吃文化、博物馆、速冻工厂于一体的小吃展示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创建中国小吃文化之乡,加快小吃产业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嵊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嵊州小吃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做小笼包的竹制蒸笼,每家小吃店需求量非常大。嵊州利用毛竹资源多的优势,定点生产竹制蒸笼。9月中旬开始,竹溪乡舜源村成立的舜源竹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行,预计生产竹制蒸笼的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同时也能为村集体增加近10万元的收入。 “而嵊州小吃互联网平台也正是为广大小吃经营户提供了一个创业平台”。嵊州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江介绍说,上架“嵊州小吃”的小吃店所需支付的扣点,远远低于美团、饿了么等其他第三方平台,经营者从中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样就更能带动当地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 嵊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梁瑜指出,通过小吃互联网平台,以“技术标准化、经营现代化、品牌时尚化”来树立嵊州小吃的新形象和新秩序,对推动嵊州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