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艳羡之声溢于言表,但说穿了,羡慕的不过是薪资数字、而绝非生存语境。
近日,网络盛传一份民工工资表,内容显示泥工日工资220元,最高日工资是队长的350元。这份工资表引发网友热议。(12月2日《潇湘晨报》)
一份“民工工资表”,令众多非民工群体“花容失色”。用诸多白领的话说,这一对比,敢情自己真心才是最底层的“屌丝”。羡慕当然不是没有道理:对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来看,就算是最好的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薪资(年平均工资42452元),以“民工工资表”观之,两三千的月薪比收入较低的“抹灰工”还要相差一大截。
但这样的“工资表”,显然已不是传说。稍有装修经验的都知道,眼下的“工价”确实要远超历史的想象。然而,这样的工资水平真的“逆天”了吗?一者,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就是供求决定价格,“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装修工作”,加之“每年都有一批年老的装修师傅退休”,在装修的“刚需”面前,泥水师傅已是供不应求,工价高又何奇之有?二者,“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应该说,当下的民工工资在人口红利后理性归位,并不能说其薪资水平“高”了,只不过在初次分配中还原了其劳动价值的本来面目罢了。
网上的艳羡之声溢于言表,但说穿了,羡慕的不过是薪资数字、而绝非生存语境。这就譬如城里人热衷的乡村游,说起来个个无限神往田园牧歌式的“原生态”,水村山郭、刀耕火种,但真要让其置身其间、安享此般“业态”,恐怕唯恐避之不及了。对“民工工资表”的艳羡,所说的不过是叶公好龙,所想的不过是唱给老板听的一声娇嗔。
道理并不复杂:一方面,稍有生活常识的都知道,泥水匠做的活儿,别说200元一天,就算翻番上涨,几成人能吃得了那份苦、受得了那分累、耐得了面子上的泥灰?另一方面,纸面上的数字薪资固然可观,但讨薪秀年年大尺度上演,背井离乡后,最终要拿到这些看似美好的薪资,个中酸楚,非常人能懂。
民工兄弟的这份辛苦钱,分分厘厘都是体力与技术所得,是劳动价值,更是血汗补偿。只有切实改善其工作环境与权益处境,我们的艳羡才会穿越表面化的薪资、回归职业的尊重与敬仰——而距离这个目标,起码目前还很遥远。
来源 >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