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举办深港文化教育节,吸引大量跨境学童家长向香港学校驻场代表查询详情。
中新网1月28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已对内地“双非”(父母双方皆非港人)孕妇实施长期零配额,但预计大量“双非”适龄学童涌港入读小学一年级的情况,还将持续数年。北区学位爆满,不少居住在深圳的“双、单非”学童,不得不转赴他区求学,临近深圳湾口岸的新界西成为“双非”童家长的新热点。近期就有家住深圳福田和罗湖的跨境学童家长,到元朗、天水围参观多间校舍。有“双非”学童家长坦言,为免孩子舟车劳顿,不排除举家搬往接近西部通道的深圳西,实行现代版“孟母三迁”。
北区小一学位不足,有部分居住深圳的“双非”或“单非”学童家长,已考虑将子女送往新界西升学。记者获悉,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携手入境学童关注组,近日安排了近100名深圳跨境学童的家长及其子女,赴天水围区9所小学参观考察,了解办学模式及特点。值得关注的是,参观者除了家住深圳西部南山、宝安,更有来自离北区较近的深圳福田和罗湖片区的跨境家庭,比例高达1/3。
新家园深圳中心社工陈丽华反映,多数跨境学童家长对天水围一带的校舍了解甚少,由于今年北区学校学位趋紧,部分家长担心统一派位无法“中头彩”,又听说天水围的校舍环境好,教学设备也比较新,于是踊跃报名前往实地考察,并与北区学校进行比较。
“双非”家长张女士表示,“若因北区学位供不应求而未获派学位,只能跨到他区读书。”目前5岁大的女儿就读于元朗一家幼儿园,当初为了找学校费尽周折。她坦言,抢学位固然辛苦,平日跨境上学也要面对大量问题,例如交通长途跋涉令小孩无法享受完整的校园生活,她坦言后悔当初赴港产子。她也强调,宁愿让子女返内地读书,但现在却处于接受跨境教育还是内地高昂学费这进退两难的处境。
张女士透露,目前深圳公办小学已全面收紧港澳籍学生的报名政策,“双非”童只能在深圳上民办学校或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张女士希望深港两地政府能妥善解决问题,放宽政策,打破跨境福利限制,让港童在内地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有业界人士称,深圳公办小学拒收港童,变相为教育资源日趋紧张的香港北区增添压力。业界建议内地家长选择小一学位时,可考虑学位稍为充裕的屯门或天水围区。有意见认为深港两地应加强港深西部通道过关配套,方便“双非”童到屯门、元朗上学,减轻北区学位不足和疏导过关挤塞情况。
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社工苏静表示,考虑节省交通时间,以及过关衔接问题,保姆车仍较方便,北区因而成为居住于深圳的“双非”或“单非”童的家长首选,家住福田和罗湖的跨境学童若前往距离边境口岸较远的地区读书,“跨境又跨区”的舟车劳顿将成最大困扰。
“既然选择赴港就学,就应接受原汁原味的香港教育。”也有“双非”家长认为,教学质量是其关注的首位,倘若获派不到北区学位,可能会“孟母三迁”,从福田、罗湖,搬往邻近香港西部通道的深圳西区。
据悉,随着北区学校学位紧张,近年已有部分元朗学校赴深招生。在去年9月深圳举行的“深港优质教育展”上,有30多家参展学校就来自元朗区,更有校长亲自出马,即场推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