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都需要规则的制约,互联网金融业也是如此。从去年7月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今年8月份的《暂行办法》,再到近日国务院公布专项整治方案,民信公司认为,政策频发的背后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正从最初的粗放发展,转向规范化运作,这已成为行业长远发展的基调。
“穿透式”监管,直击“改名”乱象
自2016年以来,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一直处于逐步趋紧的状态。国家通过提高互联网金融业的准入门槛、成立行业协会、完善征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管理。这些监管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衍生出个别问题,比如一些企业掀起了“改名潮”,通过将业务改名包装,以期与负面新闻划清界限,规避监管。
对此,国务院在10月13日出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穿透式”的监管方案,即从平台的业务本质入手,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资金最终流向穿透联结起来,依平台实际业务逻辑进行监管,彻底打破企业为自己贴标签、逃避监管的企图,从而规范互金企业的经营行为。
资金存管,根治企业“跑路”风险
政府监管除了规范平台秩序,最重要的是降低行业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就目前行业现状来说,比如在第三方支付领域中仍然有很多企业还是处于无证经营的状态,而在网络借贷领域,一些企业私设资金池、平台卷款“跑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早在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P2P网贷行业“基本法”中就提出了用户资金交由银行存管这一严格规定,在今年8月的《暂行办法》,以及国务院专项整治方案中,都多次强调了平台必须在银行机构进行资金存管。
由于银行存管的门槛较高,目前接入的平台数量少之又少,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只有几十家平台正式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仅占正常运营平台数的2%左右。其中,以“深耕于民,植根于信”为宗旨的民信公司,在今年7月份与江西银行正式签署了银行资金存管协议,在合规的经营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合规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基调
无论是“穿透式”监管,还是银行资金存管协议,虽然短期来说将引发整个行业进行洗牌,把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企业“踢”出局,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长期健康发展。作为行业一员,民信公司一方面积极响应政策,提高企业的合规资质,同时还从内部管理入手,苦练内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风控水平。
面对当前行业形势,民信公司表示,未来国家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只会更严,业内平台不应该将监管当成“洪水猛兽”,而是要遵守行业底线,回归金融本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金融浪潮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