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昨日下午,就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及其涉及到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及解决老百姓的花钱顾虑等问题,记者专访了省人大常委、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杨英。
扩内需:政府思路仍不清晰
谈及省政府工作报告,杨英指出,今年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将“多渠道扩大消费需求”破天荒地排到了全力促进经济举措的最前面,这反映了省内决策者在进一步推动广东经济健康发展中所做的有益思考,“以前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但是现在出口和投资不行,所以才提出这么一个思路。”
但杨英表示,扩大内需在2009年提出以后,其基本思路并未得到坚持及落实。对于如何提升居民收入从而真正提振消费,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并未提出明确措施,“扩大消费首先老百姓口袋里得有钱,并且在有钱了以后肯去花。政府对此思路不清。如何使得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但这里看不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和计划。”
百姓后顾之忧:没钱花不敢花
杨英说,从2008年中央提出4万亿刺激计划,到2012年各地开始出现地方版的“4万亿”规划,大规模的货币增发和单纯的投资刺激,在加剧通货膨胀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使老百姓的“钱袋子”缩水,“4万亿换了一个‘新马甲’出来,大规模投资可能使得物价上涨,何况压在老百姓身上的,还有教育、医疗、住房等三座“大山”。此外,广东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如何解决养老等问题,也迫在眉睫。”
“现在老百姓最缺的,就是对未来有一个的好的预期。”杨英指出,由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现实压力摆在眼前,这就使得老百姓普遍存在担忧而不敢放开手脚消费,“如果有好的预期,我可以花钱,甚至可以刷卡透支,但现在有钱都不敢花。”
提及对策,杨英认为,目前国内及广东有必要注重综合体制建设,其中港澳地区的经验就很值得学习,例如加大力度解决社保、教育、住房等问题,从而使得老百姓免去后顾之忧,构建“有钱花、敢花钱”的扩大内需的消费环境。
各层次消费环境都需改善
一方面是老百姓没钱花或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则是广东的消费环境也存在问题。在杨英看来,目前从广东到全国的消费环境从高到中至低,都无法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高层人士觉得国内消费环境无法满足需求,转而到国外购买奢侈品;中产阶级面对通货膨胀和高房价,购买力也大打折扣;低收入群体则面临保障乏力的问题,更遑论扩大消费。“内需如何启动,你要有思路有计划,不然老百姓还是没钱,你谈扩大消费就是空谈。”
对于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安排280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将达4000亿元。杨英说,各级政府几年前便提出如何扩大消费,但最后却都演变成了扩大投资,及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如何系统性地解决消费环境内在问题,及老百姓消费能力有限的问题,需要全盘地思考和计量,既需要提升百姓收入,也要改善消费环境,而不能一味依靠投资驱动。” 采写:南都记者 郑焕坚 高远 实习生 李琪
关于G D P增速
许勤谈调低GDP预期:
希望大家转移注意力
南都讯 记者孙天明 “如果把速度定高了,就有可能会使得大家把注意力放到速度,放到规模上。”昨日深圳团开放日上,深圳市市长许勤回应深圳调低G D P增速预期称,希望大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质量和效益和可持续上面。
在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 D P增速预期目标确定为9%,也是首次降到个位数,低于10%。许勤表示,将G D P增速目标定在9%,是经过非常慎重的研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转型升级,以及发展阶段特征,9%的速度是合理的。”
许勤表示,今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而且不确定因素很多,全球低速增长态势将继续延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深圳出口将会带来很大影响。将增速目标定为9%,可以让深圳在应对外部环境下取得更大主动权。此外,经过仔细分析“九五”、“十五”、“十一五”等每个五年计划深圳发展的平均速度,可以发现越来越趋向于稳定增长,更不用说在当前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时期。
同时许勤表示,深圳将会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业,落后企业,也会坚定不移的提高产业准入标准、环保标准,而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也会争取G D P增速更快一些。
关于政府职能
企业反映政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每年华人商会都会对广东地区进行营商环境的调研,其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还是在我们政府的行政职能方面。近年来我们致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但从企业的反映来看,还是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 省人大代表、省贸促会副会长张华
关于双转移
社保问题影响“双转移”
比如一家工厂要从深圳转移到粤西、粤北或者省外,工人的社保是不能转走的。我建议社保可以在全国,至少在全省范围内可以自由转移。
——— 省政协委员刘恒智
关于南沙
建议在南沙建“港货直销中心”
建议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建“港货直销中心”,发展香港优势,在珠三角地区扩展内销。目前深圳的华南城已有“港货直销中心”,但其远离中心区域,难以聚集人气,而且没有示范区的优惠政策,难以得到政府的特别扶持,综合各方因素,建在广州的南沙最合适。
——— 港籍省政协委员王祖兴